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盲人王蕾用自信点亮快乐生活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1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盲人王蕾用自信点亮快乐生活
熟练切菜

努力学习

上网聊天

  ■记者 郭宁康/文 赵朝军/图

  知道王蕾,是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的。“她眼睛虽然看不见,还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却生活得很快乐。她最喜欢唱歌,经常在残疾人的店面开业时去演出助兴。她还学会了上网,喜欢和人交流。”朋友的话语里满是钦佩之意。

  带着几分发自心底的好奇,记者采访了盲人王蕾,领略了一番她的“阳光生活”。

  自信的笑容很自然

  今年38岁的王蕾是洛阳师范学院卫生所的理疗医生。我们推开二楼理疗室的门,一个个子高挑、身着白大褂的女子起身迎接,脸上挂着自然的笑容。就在以为找错了人时,我们发现女子没有迈步,而是站在原地朝我们伸出了手。我们这才发现,她的眼睛一直没有往这边看:没错,她就是王蕾!

  落座之后,我们开玩笑地和她说了刚才的误会。她没有介意,仍然是轻松的笑容:“我不想和别人不一样,我要让自己在别人眼里和正常人一个样儿!”

  正说着话,计算机系的年轻教师小闫走了进来,她是来做按摩理疗的。按摩过程中,王蕾不时和闫老师聊着工作、生活的近况,说到开心处,两个人一起欢笑,说到烦心事,王蕾则是一番耐心的劝导。“来王大夫这里做理疗,不光身体能舒服,心里也能放松不少。来了几次之后,我发现自己的生活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向上了。”闫老师边笑边说。

  王蕾说,她很小的时候视力就不好,看东西看不清楚。8岁时,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视神经萎缩,但她仍能看到这个世界,到30岁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她的眼睛完全失明了。

  原先,王蕾的父亲在辽宁抚顺当兵时,她在当地上到了小学三年级,虽然看不见黑板上的字,看书时脸几乎要贴着书,但她一直没有放弃。11岁那年,父亲转业回到洛阳后,她没有再去上学,而是由父亲在家辅导学习。

  之后,父母把她送到郑州市盲聋哑学校学习,用5年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学业。除了课程学习,她还学会了很多盲人的生活方式。1987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我市的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学习按摩,3年后顺利毕业参加工作。

  言谈间,王蕾总是表现得很自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面部表情也很丰富,乍看上去和常人一般。脸上化着淡妆,头上的马尾辫梳得整整齐齐,干净的白大褂里穿着一件粉红色的毛衣,再配上黑色裤子和发亮的黑皮鞋,她给人的感觉很清爽。“我喜欢上街给自己买衣服,不过需要姐姐和女儿陪我。她们帮我选颜色,我自己摸衣服的样式看喜欢不喜欢,试穿满意了我才会买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化妆、梳头这些常人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对于盲人来说可就困难多了,但王蕾坚持自己来做。说起化妆,她向我们介绍了她涂口红的诀窍。“一只手拿着口红,另一只手轻轻扶着,把指尖放在嘴唇上方,接着靠指尖的感觉,两手沿嘴唇轮廓移动,然后上下嘴唇一抿就差不多了。”

  王蕾说,在郑州的盲聋哑学校学习时,老师教过穿针引线、钉扣子、缝被子等,穿针需要在嘴里靠舌头完成。此外,她也喜欢在生活中自己摸索,如为了避免熬稀饭时溢锅,她听到锅发出响声后,就走过去用手感觉蒸汽,接着把火关小,然后站在一旁注意搅锅就可以了。

  家里的活她也自己干,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样样不落。别人扫地是站着扫,她则是蹲着扫,从一个角落开始,沿着墙壁,她一下紧挨着一下扫,碰到凳子她会搬开,碰到桌子她则钻到下面去扫。扫帚扫不到的角落,她就用手往外扒。“不管哪块脏哪块不脏,我都会挨个儿扫一遍。家里人说我不是扫地,是在‘刮地皮’。”王蕾笑着说。她洗衣服的诀窍是勤换、多泡、多搓。勤换,衣服就不会太脏;多泡,衣服就比较容易洗;多搓,袖口、领子就不会洗不干净。

  “现在朋友们有空就到我家来聚餐,火锅、炒菜我都能做。火锅比较简单,炒菜就比较难了。不过,这都难不倒我。”先说洗菜,青菜最难洗,她会先用水泡一会儿,让原本发皱的青菜叶展开,用手上下抓几下就能冲去上面的泥土,最后就是一片菜叶一片菜叶地冲洗了。切菜对她则是个熟练活儿。一开始她也曾切伤手,但现在她切菜的速度和刀功都和正常人一样。接下来是炒菜,以前她放油需要用汤匙去量,干的次数多了,现在她拿油瓶随意一倒,所需油量就八九不离十了。油热没热,除了靠估摸时间外,油热后产生的香味也能提醒她。放调料,她就全凭手来捏、抓,醋和酱油则要先倒在手里量一量。尝尝菜熟了后,她会先把盘子端到锅上方,用炒勺往盘里盛,最后再摸索着端锅往盘子里倒,所以她家的盘子都比较大。吃饭的时候,她需要先摸到盘子的位置后再自己夹菜吃。

  说起夹菜,她得意地笑了:“我夹花生米很厉害的。先用筷子往花生米堆里一扎,再轻轻一夹就行了,劲儿大了反而夹不起来。”

  不知不觉下班时间到了,我们离开卫生所去她家。从关门、锁门,到二楼楼梯口,下楼梯,拐弯,再到迈过门口地上的一道小埂走出卫生所,她没有向我们提出引路的要求,稍显缓慢地自己完成了,每一步都是那么娴熟,每一步都是那么稳当。

  走到楼外的平路上,她脸上带着些许羞涩的笑容,伸出了手:“牵着我走吧!平常我都是自己回家的,不过有人同行的时候,我还是喜欢有人牵着我。”

  唱歌照亮她的生活

  走进家门,她招呼我们坐下,又是给我们递水果,又是给我们端茶,几乎看不出她是盲人。

  王蕾家的摆设比较简单,但和普通家庭没有两样。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个1米多高的大音箱,还有VCD播放机、功放器,这可是她的宝贝。她摸索着找出碟子,给我们看她演出时的录像。

  王蕾说,她小时候就喜欢唱歌,天天跟着广播里学,《小喇叭》、《星星火炬》等好多栏目她到现在都记得。上学时,她就利用业余时间向音乐老师学习唱谱,还自学盲文乐理,掌握了唱歌的基本功。参加工作后,她又先后找到师院音乐系两位老师,系统地学习了运气、发声。一般情况下,她总是先把老师唱的歌录下来,然后自己在家听着录音学唱,接着再由老师指导、纠正她。练习运气的时候,她需要把手放在老师的腹部,感觉运气方法,练习发声时则要用手感觉耳旁关节的变化。她不仅作为残疾人代表多次参加市里、省里的演出,而且碰到残疾人朋友有喜庆事,她都会主动献上几首歌。

  现在,每逢假日,她还会跟一些演出团体到上海、浙江等地演出,女儿也经常和她一起去。一方面,母女俩互相有个照应,另一方面,母女俩也借机游览了不少地方,开阔了眼界。“因为我小时候还能看到东西,所以女儿向我描述看到的美景时,我就会在心里描绘出美景的模样。”

  去年在残联的帮助下,她学习了电脑知识,学会使用读屏软件上网。由于没有接触过电脑,一开始,她很难理解电脑的基本知识,如她老不明白“桌面”的意思,直到有一次别人告诉她“桌面就是一张桌子上放着苹果、梨等水果,你想吃什么自己选”,她才恍然大悟。

  如今,即使没人在,她也可以上网,与别人不一样的是,她不开显示器。启动电脑后,她输入快捷键打开读屏软件,然后移动光标根据语音提示进行操作。登录网站、聊天室,她也可以根据语音提示顺利完成。比如,她要用“王蕾”名字登录,她输入拼音后移动光标,语音会读出各字的词组“国王的王”、“花蕾的蕾”,她按键选定就可以了。有空的时候,她会到网上和一些残疾人朋友聊天。她说,去年中秋节的时候,她在网上和人“抢麦”(抢话筒)唱歌,不知不觉就玩了一夜。

  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负责

  5年前,王蕾与丈夫分了手,此后,她和女儿在一起生活,女儿的生活起居大部分都由她来照顾。女儿现在上初一,课程加重了,她辅导女儿学习时也感到有些吃力了。在她的影响下,女儿兴趣非常广泛,也爱好唱歌。女儿很懂事,很小就牵着她的手一起去菜市场买菜,见到的人都感动不已。

  王蕾说:“人有责任心才行,不能什么事都推给别人。我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身边的人负责。”原先买房子的时候,她可以挑条件更好的房子,但考虑到父亲去世后母亲只身一人,她专门在母亲楼下挑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以方便互相照顾。母亲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她除了帮着出主意,还经常给母亲按摩身体。过年的时候,她会和女儿一起出去买年货,给母亲送去一份。

  “小时候父母就告诉我,你看不到别人,但别人能看到你,要让别人看着你和他们一样。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大脑健全。孝敬父母、照顾儿女、善待朋友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要尽力做到。”王蕾说,她不会抱怨家庭、父母,因为她知道父母为自己这样的儿女付出的心血和劳累,要比别人的父母付出的更多。

  有空的时候,她积极参加残联组织的各种活动,还经常去看望一些残疾人朋友,和他们聊聊天。“很多残疾人因为接触的人少,生活面很窄。其实,他们应该走出自己的小圈圈,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这样别人才能了解你、关心你。”王蕾说,别人的事她都想尝试一下,小时候她跟别人去挖野菜、学骑自行车,现在她又学会了游泳。

  “我就像石头缝里的小草,虽然条件差了点,但同样向往自己的蓝天。”说着说着,王蕾的眼睛仿佛透出了熠熠光彩。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