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热已有十来年了,但至今犹未衰减。从影视名星出自传,到党政干部出论文集;从少男少女出大部头小说或诗歌集,到英华父母出教育子女心得体会集;从学界为完成指标而凑字剪贴加自费,到文坛雇人当枪手找人写捧文,直至最近愈演愈烈的博客出书,很多人早已踌躇满志,不仅要出一本两本,而且开始了著作等身的宏伟计划。
相形之下,读书与论道却很不走运。大家都在说忙,好不容易有点儿空闲,又是忙着上网读天南地北的逸闻趣事,又是忙着看永远也看不完的影视剧,当然,主要还是忙着写书,忙着联系出版社,忙着筹划出书的银子,忙着参加各种聚会以展销自产的大作。读书?太忙了,没时间!
这就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的一个“奇观”:一方面是争先恐后地出书,一方面是急功近利地读书。前者饥不择食,题材广泛而多样,一本集子里杂七杂八,只要凑得出字数,就可以出版发布,却丝毫不考虑连自己都不读书的年代,多出一本文化垃圾又有什么价值;后者则除非具实用价值而少有人读。书籍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结晶的要义已因实用目的而更加矮化。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诚然,很多成大事者并非读书人,不读书当然无碍于经商、做官甚至成王成侯。不过,如刘项之辈,倒也并不和读书人拼财力抢出书,从这一点看,至少比今天的许多“作家”有自知之明。换言之,不读书不为过,不读书而忙出书却是对文化的大不敬。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