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杭州西湖边的第一高楼倒掉了。
该楼的倒掉,不是像雷峰塔一样的自然垮塌,也不是地震、地陷、狂风等天灾,更不是豆腐渣工程,而是因为超高,影响了西湖的景观,人为爆破拆除了。
这座1991年建成、22层、67米高,浙江大学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在7秒钟内化成了一堆瓦砾。(相关报道见昨日本报A19版)
一座造价数千万元,仅使用10余年的高层建筑,就这么突然倒掉了,不知当初主持设计、施工的领导、专家、学者们心里是怎么想的。1937年因日本侵略者迫近,茅以升不得不亲自炸毁自己主持建造的钱塘江大桥时,他的心在流泪、滴血。现在,从媒体上看,好像没有人为此伤心难过,有的只是爆破成功后的欣喜与兴奋。
浙大湖滨校区教学主楼倒掉了,但站在断桥上回首东望,并非一马平川,依然是高楼林立,横看成岭侧成峰。
其实,杭州市很早就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早在1974年,杭州园林管理局拟定了《杭州西湖风景区现状及规划设想》,对西湖周边的建筑物高度作了限制。实际上,最早突破限制的并非浙江大学,严格来说,该楼也算不上西湖边的第一高楼,比其高的楼多的是。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杭州开始沿西湖建高层建筑时,全国120多位知名历史文化保护专家曾两次联名呼吁当地政府,应采取措施予以坚决制止。可惜这些金玉良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没有被官员采纳。事到如今,西湖边已矗立起太多的高层建筑,杭州城已从“三面湖山一面城”变成“两面湖山两片墙”了。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西湖,也因为周边的高楼拖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后腿。
现在,浙大湖滨校区教学主楼倒掉了,老百姓高兴吗?
恐怕除了从事爆破拆除的设计、施工人员赚了一笔、高兴一阵外,没有几个人会欣喜,毕竟数千万元建设成本就这么打了水漂。按照限高规划,还有更多的超高建筑等待拆除。放眼全国,几乎每天都有违章建筑被拆除的新闻,在一声紧似一声的爆破与敲击声中,百姓的一张张血汗钱变成了瓦砾。
凭借现代科技的力量,拆除一座违章建筑很容易,不到一分钟的事情,但要拆除一些人的违规意识则很难。很多人、很多部门都习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先斩后奏,还常常为突破常规、踩红线而自豪。
科技发达了,建设一座城市容易,但要达到天人合一、建筑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境界则很难,更难构建的则是全体人民,特别是官员的守法理念。只有每个人都确立遵章守纪意识,不去削尖脑袋钻法律与制度的空子,老老实实地按照规则行事,才不会发生提前倒掉的故事。
西湖边的标志性建筑倒掉了,这会变成文明进步的标志吗?
□ 王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