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则天与白马寺也有不解之缘。 |
| 在今唐宫东路与定鼎路交叉口。 |
|
武则天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她出生于奉佛世家,母亲杨氏乃是信佛的居士。及至年长入宫,时运不济,她又被发落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与佛经、木鱼朝夕相伴。最后,她更是以佛教为武器,革李唐之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面容端庄的卢舍那大佛,传说是依照武则天的面貌雕琢而成的。我们这个故事,便从卢舍那大佛说起。
□本报记者 张丽娜 文/图
武则天与佛教,有一段不能不说的故事。关于这段故事最好的注解,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
外国人很喜欢卢舍那大佛,觉得它的微笑像蒙娜丽莎的微笑,很神秘。许多老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到洛阳,甚至只是为了看一眼这个“东方的维纳斯”。在老外们满意地欣赏卢舍那的微笑的同时,热情的导游十有八九要告诉他们一句话:这尊宝相庄严的佛像,是按照武则天的面貌雕琢的。
这一观点,国内有很多专家学者支持,当然,也有不少较真儿的人提出异议。对此,我们不要纠缠于表象,而是要抓住根本:卢舍那大佛与武则天最直接的关系,不是它与她像不像,而是它的“制造成本”里有她的“赞助”。据说武则天曾捐了两万贯脂粉钱,以助扩建奉先寺。
一
武则天与佛,可谓前世有缘。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释迦牟尼带着众弟子外出化缘,遇见了一群小孩。那些小孩正在路边玩沙子,忙得不亦乐乎,对佛祖大驾光临视而不见。只有一个长得很可爱的女孩子,从地上捧起一捧沙,走到释迦牟尼面前,将沙子放在佛祖的饭钵里。释迦牟尼客气地接受了这份特别的施舍。
大弟子舍利挺生气,心想:这小毛孩太过分了,竟敢用沙子戏弄佛祖!于是就问释迦牟尼:师尊,刚才那个女孩子如此冒犯您,您怎么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任由她胡闹?释迦牟尼微笑着说:此女千百年后,要在东震旦国为王。现在我若不接受她的沙子,将来她恐怕会破坏佛法;我接受了她的沙子,让她结下善缘,她将来为王时才会弘扬佛法。
东震旦国,指的就是中国;那个用沙子戏弄佛祖的小丫头,自然是指武则天。这个传说意在告诉大家,武则天与佛教的缘分乃是前世注定。如今看来,这个故事可信度极低,什么前世今生?迷信!不过,探究这个故事产生的背景,可知武则天与佛教确实有着极深的渊源。
武则天能与佛教结缘,她的生母杨氏的影响是最大的。杨女士长得非常美丽,身材苗条,面若芙蓉。可叹如此美女,不爱胭脂水粉,却对佛教情有独钟。据说,她的志向是当一名女居士,一辈子侍奉佛祖。为此,她甚至立下誓言,甘愿当一个女光棍,后来因其父母强烈反对才嫁了人。此事说来好笑,却也不足为怪。从当时的社会风气来看,佛教代表的不只是一种人生信仰,更是一种流行风尚。
洛阳文史专家徐金星老师在《洛阳白马寺》中写道:“隋唐两代,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植下,我国佛教进入鼎盛阶段。”诚如此言,佛教经过汉魏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已经由一种域外宗教,发展成为中国式宗教。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在尼姑庵里出生的,对佛教很有感情。他统一天下之后,大力弘扬佛法,兴建了不少寺院。据说此君的所有活动必与佛教发生联系,就连每日上朝,也得拉个和尚陪伴左右。有其父必有其子,杨坚的儿子——隋炀帝杨广也是佛祖的“粉丝”。杨广背负“弑父”的恶名,但在尊佛、礼佛这方面,却颇有乃父之风。他自称佛家弟子,以洛阳为中心推广佛教,度僧、写经、修寺、建塔,对佛教的尊崇简直无以复加!
皇帝喜好佛教,必然会影响到皇亲国戚、内外大臣和普通百姓。到了唐代,佛教进一步兴盛,佛文化成了一种高级文化,拜佛、信佛成了一种高尚的行为。
正是这样的社会氛围,造就了杨女士这样的铁杆信徒。
话说杨女士变成武夫人后,信仰却毫不动摇,经常带着武则天出入佛寺。在母亲的影响下,武则天对僧人和木鱼产生了浓厚兴趣。《大云经·疏》中称“神皇幼小时已被缁服”。如果武则天会唱流行歌曲,估计她会对着庄严的佛像深情告白:“就这样被你征服,切断了所有退路!”
后来,武则天入了宫,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这段时间,她虽说不能像小时候那样随意出入佛寺,却有幸见到了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和尚——玄奘!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取经归来,太宗在洛阳宫仪鸾殿设宴接见,武则天侍立在侧。其间,玄奘畅谈异域风情和佛法、佛性,使武则天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再后来,唐太宗病逝,武则天被发落到感业寺当了尼姑。当尼姑的日子自然不太好过,吃的、穿的、用的都没宫里好不说,更难耐的是青春寂寞。还好武则天幼时读过佛经,也算是半个信徒了,此时重习经文,专修佛学理论,反倒成了打发时间的乐事。如此几年过去,武则天爱情、事业双丰收:不但与太宗的儿子——高宗李治旧情复燃,在佛学方面也有了一定的造诣。
二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武则天修习佛经,半是机缘巧合,半是被迫无奈,纯属消遣,无甚杂念,但到后来,她热衷佛教,则有了谋求权势的意味。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已成为高宗皇后的武则天,又一次见到了玄奘。已经33岁的武则天,登上高高的城楼,观看玄奘迎接御制慈恩寺碑的场景。这一年11月,武则天生第三个儿子的时候难产。她笃信佛法的力量,就派人给玄奘送去一领袈裟,并许愿道:“若怀是男,平安之后,愿听出家。”后来她果然生下一男,就是后来的中宗李显。武则天信守诺言,孩子满月之后,她立即把玄奘请来,举行仪式,为儿子赐号“佛光王”。又过了一个月,她请玄奘为孩子剃度受戒。
有人戏称武则天此举乃是打开家门迎佛教,何止如此!武则天不但是打开家门迎佛教,还打开宫门迎佛教、打开国门迎佛教呢。
高宗身体不好,武则天帮他处理朝政,渐渐大权在握。高宗驾崩之后,武则天想当女皇,但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男尊女卑,女人当皇帝没有先例,缺乏舆论支持。也是天遂人愿,恰好佛教经典《大方等无想大云经》(又称《大云经》)中有女身成佛的教义,武则天灵机一动,叫来心腹密授机宜。
此后发生的事情,看过《改朝换代 女皇加冕》的读者想必还没忘记: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带头组织了一个10人宣传小组,向武则天递呈《大云经·疏》,宣称武则天是弥勒佛下凡,可以替代李唐统治天下。
此事很快便弄得举国皆知。全国的善男信女似乎在同一时刻恍然大悟:啊呀,武则天应该当皇帝,这是天意,天意难违啊!于是,数万名群众聚集洛阳街头,游行示威,闹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把武则天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三
武则天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她利用佛教的影响当上了皇帝,便想利用皇帝的权力为佛教谋福利。
唐高祖、唐太宗因本身姓李,与道教的祖师爷李耳同姓,将道教奉为全国第一宗教。武则天一上台,马上将“道先佛后”改为“僧道并重”,明令“自今以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 用官方的行政命令把佛教的地位置于国家第一。
为表示对佛祖的崇敬,武则天把自己的尊号定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意指弥勒;至于“金轮”——各位金庸迷请注意,它与《神雕侠侣》里的那个金轮大王没有关系,而是特指佛教中的“金轮王”。
与“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这个尊号相对应的,是一系列近乎狂热的礼佛行动——
武则天划拨专款,整修各地寺院,名闻遐迩的洛阳白马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项目”,旧貌换新颜。不但重修,而且新建,一时间,国内佛殿骤增,“殿堂佛宇,处处皆有”。与此同时,她积极组织专家翻译佛经。靠女人发家的薛怀义,被委派到白马寺当住持,监译南印度僧人宣释梵文。不少得道高僧,被奉为皇帝的座上宾。武则天亲率百官礼拜神秀大师,封其为国师,并请法藏等多位高僧入宫问道,待以师礼。一时间,佛教高僧成了社会名流,走到哪里,哪里欢迎。
为了进一步提高佛教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武则天还下令在洛阳造了一座天堂,用以供奉佛像。据说天堂高达100多米,是整个洛阳城中最高的建筑。天堂里供奉着一尊罕见的佛像,“其小指犹容数十人”,比卢舍那大佛还要高大威严。可惜这尊佛像毁于岁月流年,此等壮观景象如今看不到了。前两天,我专程到天堂遗址(今唐宫东路与定鼎路交叉口)看了看,只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圆坑,坑壁的两圈青条石,似为当年的地基。
武则天还曾命人在邙山上雕凿大佛,让佛眼俯视洛阳。这尊大佛,如今已无踪影。洛阳境内,与武则天有关的佛教建筑,除了白马寺之外,似乎只剩下奉先寺,只剩下那尊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
为了卢舍那,武则天不惜捐出自己的脂粉钱;为了佛教,武则天也不惜撒钱。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常在洛阳举办无遮大会。无遮大会乃是佛教布施僧俗的斋会。“无遮”是梵文的译音,意为佛教信徒无论尊卑贵贱,均可以无遮无拦,平等参与法会。武则天在举办无遮大会时出手大方,为烘托气氛,制造人气,她特命太监在会场上撒钱10车,让人抢拾,以致每次举办无遮大会,都会因拥挤践踏死伤不少人。
武则天还鼓励寺院开设戏场,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佛经教义表现出来。每逢新戏开场,观众络绎不绝。每年正月,万国来朝,洛阳端门外、建国门内布列戏场,绵延八里。从黄昏到清晨,演员们倾情表演。
她举办的这些活动,使佛教文化逐渐世俗化、民俗化了。在她的特别“关照”下,佛教成了“武周”的国教;洛阳,成了佛教的圣城!
武则天曾作四句偈赞叹佛法:“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首四句偈发乎于心,是武则天与佛的一次真实对话。
版面统筹 孙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