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本月中下旬,“洛阳女孩提议11月1日定为世界‘单亲节’”的消息,突然成为互联网上的“热点话题”。这几天,新华网、人民网、中山网等各大网站,均对这一新闻进行转载,并在论坛中对“单亲节”的话题进行热烈讨论,绝大多数网友对此建议持支持或赞赏的态度。
尤其吸引古都市民眼球的是:世界“单亲节”的提议者点点(网名),是一位洛阳女孩!
什么是“单亲节”,为何要设立这一节日,这个节日能够成为第三个世界性的家庭伦理节日吗?近日,本报“新闻纵深”记者赶赴郑州,对点点进行专访。
“如果有来世,我再也不愿做一个单亲孩子;但是在今生,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我都会义不容辞地为单亲孩子们设立一个节日,为全世界的单亲子女争取一些更多的生存空间!”
这句话,是世界“单亲节”提议人、洛阳女孩点点的“行动纲领”。
由个人提议、推广一个节日,这个惊世骇俗的举动,是点点创造的“草根奇迹”。
“单亲节”!这个大胆、新奇而又不失温情、浪漫的创意,让点点迅速成为网上密切关注的另类女孩。
突如其来的“单亲节”热潮
1月中下旬,“单亲节”热潮在各大网站的论坛、BBS上引起强烈反响。
事情的来由是这样的:本月16日,身穿印有“单亲节倡议书”大红袍、手持醒目宣传标牌的洛阳女孩点点,走到郑州市二七广场过街天桥,向近万名过往群众公开宣传,强烈提议确定每年的11月1日为世界“单亲节”。
此事经《郑州日报》、《文化时报》等省会媒体披露后,迅速在互联网上引起强烈关注。记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打上“单亲节”字样,搜索到130多条相关新闻、评论的网页。新华网河南频道17日首页的“头条新闻”就是《洛阳女孩提议确定11月1日为世界“单亲节”》;人民网、奇虎网、ABC互动网、中山网、推虎网、图酷网、中原新闻网、商都网等各大网站,均在突出位置对这一新闻进行报道,新浪博客、大旗社区等博客、论坛网页,也开设专题,一些网友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点点的“单亲节”网站(网址:www.11-1.org)和个人博客,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记者登录这两个网站(页),简单浏览了一下,发现此事博得绝大多数网友的支持和赞赏,尤其是“君扬天下”、“爱的天使”、“头乐园”等众多拥有单亲经历的网友,已经成了“单亲节”的坚定“粉丝”;众多洛阳网友,也对点点的建议报以热烈的欢呼。
当然,也有一些专家和网友对此事不以为然,认为点点“纯属炒作”、“没事瞎弄”。
河南省社科院的一位研究员认为:“是否设立单亲节,并不会给单亲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设立单亲节也就是呼吁更多的人去关注单亲的孩子们。关心单亲家庭不一定非要设立节日,完全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实现对他们的关爱。”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和点点取得联系。听说家乡记者要来采访,点点格外兴奋,热情地邀请记者赴郑州深入交流。
在穷困中为单亲子女呐喊
20日,在郑州市航海路东段的七里河村,记者见到了女孩点点。
她姓张,今年24岁,孟津县平乐镇人,去年从安阳师范学院毕业。点点面容清秀,言谈举止带着浓郁的学生味儿。与众不同的是,点点身上没有同龄女孩时尚、阳光的气息,神情忧郁,衣着寒酸,比同龄人多了些许沧桑。她穿着皱巴巴的红色呢子大衣,脚上穿着农村常见的棉靴。她的体质显然很弱,爬到三层楼就气喘吁吁。点点称自己患有严重的脑神经衰弱症,且存在多重心理障碍。
在点点租住的小屋,记者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9平方米的出租房,窗户玻璃多处破损,屋内寒气袭人,呆久了会冻得浑身打颤;一张木板搭起的床,铺着她从学校带来的单薄被褥;除了朋友送的一台18厘米电视机和电灯,没有其他电器;地板上除了放着案板、煤气罐等生活用品外,还有很多宣传板、宣传单、临时展板等“单亲节”宣传品。
看到记者一脸惊诧,点点笑着说:“很多记者要求采访我,我都不敢让他们到这里来。《洛阳晚报》是唯一进入我真实生活的新闻媒体。网上有人说我是‘恶意炒作’,你们相信吗?你们见过像我这样放弃上班机会和大好前途,拼着命宣传一个节日的‘炒作’吗?”
从去年9月1日起,点点就从单位辞职,全力以赴从事创建、推广“单亲节”的“事业”:几乎每天她都会骑着前后绑有“单亲节”宣传标牌的自行车,穿着写有“节日倡议书”的大红袍,带着小喇叭、横幅、标牌等宣传物品,到郑州火车站、二七广场、郑州人才市场等繁华地带,一遍又一遍向过往行人耐心地宣传创立“单亲节”的意义。由于没有电脑,点点只好到航海路上的网吧花700元钱申请创建了“单亲节”网站
和QQ群(群号:35667613)。“我在网吧办了个上网卡,一个小时只需要几毛钱,就能对千万名网友推介‘单亲节’了,我觉得挺划算的。”点点笑着说。
在来七里河村的路上,记者见到一辆机动载客三轮车(即“蹦的”),上面贴着醒目的“单亲节”宣传标牌。点点说:目前,在郑州市已经有13辆“蹦的”成了“单亲节”宣传车。作为报酬,点点每月付给每位车主5元钱。
点点靠什么谋生呢?点点的母亲再次离婚后,在郑州干家政服务,每月能给女儿一些生活费;点点偶尔干点家教、卖报纸之类的“兼职”挣点小钱。由于收入极不稳定,点点把日常花销控制到最低,很多时候,她每天只吃一顿饭。
而让点点感到温暖的是,市民和老乡对“单亲节”事业的支持。在她为“单亲节”奔走呼吁的这段时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士免费为他印制了6000份宣传单;一个不干胶厂的洛阳籍老板送给她两箱不干胶;还有一个老乡为她做了十几块不锈钢、塑料的展板和标牌……
谈起邀请家乡记者独家报道真实生活状况的初衷,点点说:很多“单亲节”的“铁杆粉丝”都想到我家和我直接交流,但我总因条件太差而拒绝,只有在家乡人面前,我才敢敞开胸怀袒露心声。
“作为一个女孩,在大庭广众之下宣传一个节日,你有没有感到不好意思,你不怕别人的讽刺和挖苦吗?”记者问。
“不怕!因为在单亲女孩的人生经历中,我从来都是‘丑小鸭’,经常被孤立,别人异样的眼光对我来说,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点点坦然答道。
单亲痛楚:6岁前没有母亲的概念,6岁后失去了父亲的呵护,“恋父情结”被骗子利用
很多人感到奇怪:点点为何这么不惜一切代价去为一个前途渺茫的“单亲节”努力呢?点点的回答很干脆:我“下过地狱”,不愿意别的单亲孩子遭遇类似的人生悲剧。
点点的父母,均是洛阳白马寺镇人,他们的结合也许是个错误,婚后两人经常吵闹、打骂。点点才一岁多,母亲就在一次“激烈交锋”后回了娘家,父亲把她送回位于嵩县山区的老家。从点点两三岁记事起,她的生活中就只有爷爷、奶奶,根本没有“妈妈”的概念。父亲一年只回来一两次,每次都给她带很多小食品和玩具,这倒让身边的小朋友羡慕不已。
山区平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点点6岁时,父亲和母亲一起到老家接她回城。当这个“名叫‘妈妈’”的陌生女人流着眼泪扑过来抱她时,点点吓得连连往奶奶怀里躲。
点点没想到,这次回家,居然成了人生悲剧的开始。原来此时,父母之所以接她回去,目的是为了办理离婚手续。
白马寺镇的法庭,至今仍凝固着令点点肝肠寸断的血泪回忆——庭审时,法官慈祥地问点点:“你喜欢跟妈妈睡,还是喜欢和爸爸睡?”
点点选择了母亲。倒不是因为她和母亲感情有多深,只是因为母亲为了得到她的抚养权,把她接回娘家上学,每天都给她买糖,对她进行“精神贿赂”。
当母亲拉着点点离开法庭时,父亲快步追出,一边用袖子抹泪,一边大声喊她的乳名:“丹丹、丹丹……”
父母离婚18年来,点点只见过父亲一面,那是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她希望父亲能资助一些学费。然而,和父亲没说几句话,继母就一脸怒容地跑过来,威胁父亲:如果给她一分钱,马上就离婚。被继母强行拽走前,父亲愧疚地对点点说:“我现在真是生气生怕了!”
父母离婚后,点点的生活一直在颠沛流离和穷困潦倒中度过,仅小学阶段,她就转了四次学。在偃师市一位远亲家上学时,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当地有些群众一度非常鄙视点点母女。同学不和她玩,还经常骂她。
一次,由于不堪欺凌,点点把村治保主任的女儿打哭了。这个女孩愤怒地说:“我回家让爸爸来,把你给抓走!”
穿着制服、长得高高大大的村治保主任很快赶来了,点点当时真给吓坏了——她以为真的会被“抓走”!意外的是,村治保主任不但不“抓人”,而且还说笑话逗她开心,并温和地劝她:“你们小孩子之间,应该搞好关系!”
这位村治保主任,给点点留下了深刻的慈父形象。别的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可以让父亲撑腰、劝慰;自己受欺负后,母亲只会流着眼泪发牢骚,甚至骂她不争气。这件小事,让点点记住了一句格言——“爸爸是孩子的胆”。她认为自己之所以胆小孤僻,就是因为没有像村治保主任那样既威风又慈祥的父亲宠她、保护她。也正是从那时起,点点就有了浓重的“恋父情结”,一旦有形象高大、言语慈祥的中年男子对她说几句好话,她就会从心里信服。
后来,母亲改嫁到孟津县平乐镇,生活虽然安顿了下来,但由于继父好吃懒做,家境依然很差。和继父一起生活的近10年里,继父对她异常冷漠,而且经常抱怨:“哎,养个‘不亲’的丫头有啥用,过几年‘出了门’(指出嫁),就成了别人的人了!”
“恋父情结”没有了“对象”,穿着破旧、性格孤僻的点点,只能拼命地学习,依靠优异的成绩赢得一些自尊。
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本科)后,点点以为从此可以苦尽甘来。谁知,大学期间,她却遭遇了更大的屈辱和磨难。对于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她只是简单地说:一个卑鄙无耻的中年男子,利用了她的“恋父情结”,对她进行了污辱和摧残。
点点说:我之所以勇敢地面对媒体,真实地讲出自己作为一名单亲子女所受的伤害,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避免我的经历在其他单亲子女身上重现!在我受教育阶段,我经常是被孤立的典型,一些同情我的同学只能暗中对我说:“我们可以在私下成为好朋友,但千万不能被别人看到,那样会被人说‘闲话’。”
“单亲节”的创意,来自母校孟津四中的关爱
大学期间,点点一度非常绝望,但她都因孟津四中(即平乐高中)这根“最后的稻草”而选择坚定地活下去。孟津四中,不仅是点点最温馨的母校,更是支撑她创建、推广“单亲节”的“动力源泉”。
点点说:相对于小学、初中时期被孤立,大学时期受污辱、欺骗,孟津四中,是最让她这个单亲女孩感到温暖的地方。
在孟津四中,上到校长,下到同学,都对她关怀备至,在这里她交了一些真心朋友。尤其是高二班主任高老师和高三班主任王老师都非常同情她的身世,前者如慈父,后者如严母,对她的学习、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对她的孤僻、任性,也像宽厚的亲生父母一样,予以包容和理解。
每当点点感到绝望的时候,她的脑海中总会闪现出孟津四中的“温情瞬间”:无钱买药的她感冒时,晶晶、迎子等同学会主动送来“白加黑”和热气腾腾的包子;和同学们闹矛盾时,高老师和王老师总会巧妙地“化干戈为玉帛”……
“其实,我提议设立‘单亲节’的灵感就来自孟津四中的浓浓关爱。孟津四中对单亲孩子的温情和宽厚,让我终生难忘!把这种对单亲孩子的关爱推广出去,让所有单亲孩子都能在至关重要的成长阶段得到关爱,这是我提议设立‘单亲节’的初衷!”忆起孟津四中,点点的脸上总是浮现出幸福的笑容。
孟津四中的师生们也许没有想到:他们对单亲孩子点点滴滴的真情,不但“挽救了一个走到穷途末路的单亲孩子的生命”(点点语),而且在她精神最苦闷、最绝望的时候,让她看到了人世间最真诚、最温情的一面!
点点设计“单亲节”标志的思路,正是“孟津四中和杨柳枝的结合”,而标志正中间的那个红点,正是指孟津四中。
提议者谈“单亲节”的意义
点点说:“单亲节”是为单亲孩子所设立的节日,单亲孩子,既是遭遇父母婚变的孩子,也包括父母一方去世的孩子。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单亲孩子们所需要的关怀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他们未成年时在教育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予以及时的关注。
为何选择11月1日这一天作为“单亲节”?
点点说,我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每年这一天,都会有一种特殊的伤感和落寞,总会联想到单亲孩子的遭遇。我觉得,在阳历和阿拉伯数字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世界上,11月1日,本身具有“单亲孩子”的象征意义——
“月”比“日”大一层,“月”象征父母,“日”象征孩子;其次,“11”象征父母各奔东西,各有一个家,“1”则象征单亲孩子将在残缺和遗憾中孤独落寞地度过一生!
根据点点的设想,“单亲节”的宗旨是“爱心、理解、宽容、友善、团结、平等”;节日的标志,是“孟津四中和杨柳枝的结合”,孟津四中象征单亲孩子所得到的真情关爱,杨柳枝则是《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手中普渡众生的“法宝”,在此充当甘露水的角色,容易受到普通群众的心理认可;“节日之花”是梅花,象征着单亲孩子在严酷的环境中“百折不挠,迎雪怒放”,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之花!
点点希望,在每年11月1日这一天,社会各界都能来关怀、资助、抚慰单亲孩子,让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不再受到伤害;已长大成人的单亲孩子们,要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用一颗感恩的心传递关爱,向尚未成年的单亲孩子讲自己走出心理阴影、拼搏奋斗并逐步成功的经验;我们还应关注造成单亲问题的深层原因,探讨如何避免造成单亲悲剧的措施与办法;有关专家要对单亲爸爸、单亲妈妈们进行辅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引导孩子!
“单亲节”倡导理解和宽容,拒绝隔阂和冷漠。点点认为,即使对直接造成儿女人生悲剧的父母,也不应该过分的指责。
“单亲节”,能否成为继“父亲节”、“母亲节”之后的第三个世界性家庭伦理节日?
近几年,“父亲节”、“母亲节”两大西方节日传入中国,受到部分人的追捧。点点有一个梦想:尽快将“单亲节”推向世界,让其成为第三个世界性的家庭伦理节日。
点点说,由于现代婚姻观念的开放、生存竞争的激烈、社会交往的广泛等诸多因素,单亲问题已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
点点认为,由中国人率先发起,并向全世界推介“单亲节”应该顺理成章,这主要有三个理由:中国拥有全世界1/5的人口,但除春节外,我们向外输出的节日几乎没有,由中国人向全球推介“单亲节”,能树起一面保护弱势群体的大旗,扩大中国在节日文化方面的对外影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强烈的家庭观念是中国人推介这一节日的先天优势;创意独特、具有温情关怀的“单亲节”,是我们对世界性家庭伦理节日的开创性贡献。
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年点点已经两次向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上“万言书”;今年,点点还将继续向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上书”,推介“单亲节”。点点希望,能够让“单亲节”和“光棍节”一样,受到部分人群的认同。
采访结束时,点点向记者赠送了她创作的“单亲节”主题歌曲《同一个梦想》:
“每当晚风送走最后的夕阳,忧郁的人们太多感伤,回忆和梦想在随风飘荡,何处是归向?
“每当夜色无奈地来临,忧郁的人们无限怅惘,风雨同舟的过往和海誓山盟的坚强,找不到航向,泪水在脸上,梦里追寻夕阳的去向!
“每当朝阳叩开人们的心房,希望的翅膀有了方向,载着太阳的光芒万丈,共同的梦想从这里起航,爱的阳光洒满人间和天堂!”
■本报记者 程奇/文 陈占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