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日前,笔者从洛阳协和医院了解到,这一段时间到该院门诊部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乏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患者。该院内科主任、心脑血管专家薛文彪主任提醒,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季容易发作,所以患者应在这段时期学会自我保健,并定期到医院检查。
据统计,每年全世界约167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29.2%。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血脂异常的约1.6亿人,体重超重的约2.4亿人,肥胖症患者约7000万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是西方国家的4倍,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为26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1%。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不但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发病年龄也在逐渐提前,呈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下的人群发病率占20%。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三低”状况令人担忧
薛文彪主任介绍,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总称,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脑梗塞。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大家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仍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征:“三高”,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
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改变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科学的饮食、工作、休息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高血脂、高血压、脑血栓、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由心脑血管疾病所带来的言语不清、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多重的思想压力、经济压力,而心脑血管疾病本身所固有的低治愈率、高死亡率,更是让不少人不寒而栗。
天冷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当气温骤降、风速增大、气压上升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隆冬、初春发病率高,秋季发病率较高,盛夏发病率最低。
为什么冬季心脑血管疾病会更容易发作呢?薛文彪主任说,身体在低温状态下,外围的血管会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的上升,致使心脏负荷增加,增加脑溢血和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由于寒冷而颤抖,身体消耗能量以产生热量,心脏必须发挥更强大的功能,增加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寒冷的时候,人体活动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因而减少;因冬季人体排汗减少,喝水也较少,尤其是老年人很少会感觉到口渴,由于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血栓也容易形成,增加脑梗塞和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另外,冬季,人们还容易罹患呼吸系统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气喘,这些都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
自我保健,防止复发是关键
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知道冬季应加强自我保健,但是由于不知道正确的方法,走进了保健的误区。专家提醒大家冬季保健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保暖 天气寒冷时,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血管容易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特别注意保暖。
不宜晨练 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后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强,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适度进补 很多人都有冬季进补的习惯,运动本来就少,加上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心态平衡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更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控制好运动量,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杨耀亭)
相关链接
经科学验证,以下这8种食物都有疏通血管的作用,它们分别是玉米、西红柿、苹果、海带、茶叶、大蒜、洋葱、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