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愿:持证讨债 (据新华网) | |
■本报记者 孟国庆
说起“讨债”,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衣着怪异的混混在挥舞着棍棒恐吓……然而,记者面前的这个自封为“讨债专家”的人,却是一个身高不过1.6米、提着一个装有厚厚的法律文件包、说话细声细气的敦厚中年人。
他叫王若云,一个有着10年讨债经历的讨债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行业?以什么样的方式讨债?讨债的流程是什么?每讨回一笔债务,又要提成多少?有关部门是否认可?昨日,坐在王若云不足5平方米的讨债“公司”办公室内,王若云为我们揭开了讨债人的神秘面纱。
“公司”:只有一个人
王若云今年42岁,祖籍甘肃省平凉市,是原洛钢集团的一名下岗职工。2006年4月,他在关林附近租了间门面房,开了一家讨债“公司”,成了一个“职业”讨债人。他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8月公布了“商账追收师”这一新职业,指的就是我这样的从业者。
王若云的“公司”没有营业执照,只有一张老板桌和一把老板椅,老板、员工都是王若云。“公司”墙上挂着一块大幅宣传板,上面除了王若云的照片、简介,还有他自己总结的8条讨债方法和6条讨债点子,宣传板上最醒目的要数洛钢集团销售公司1998年12月出具的一份王若云成功追讨回50万元欠款的证明,鲜红的公章直刺人的视神经。
“把这张证明挂在这里,主要是想打消人们的疑虑。”王若云笑着说。
实际上,“公司”成立至今,每天光顾的人大多是看热闹的。王若云说,很多人认为讨账就是带上几个兄弟逼到欠债人门上。“一些有意向的顾客一听说‘公司’里没有五大三粗的壮汉,只有我一人讨债,就马上走了——他们不相信我一个人能讨回来欠款。还有些顾客担心我用非法手段讨债,伤害了欠债人会给他们惹麻烦。”
一边说着,王若云一边拿出洛阳电大法律系毕业证和法律工作者等证件给记者看。他说他绝不用暴力、威胁、强迫等手段讨债,而是采用人性化的方式,用一定的策略和心理战术来讨债。
问题是,很多债主的经济官司已经打赢,但是欠债的就是不还,连法院都遭遇“执行难”,一个连营业执照都没有的“讨债人”又何以通过合法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呢?
王若云笑着说:“山人自有妙计。”
妙计:黏着赖账人
王若云的宣传板上公布的讨债方法包括“瞒天过海”、“打草惊蛇”等计谋,尽管记者一再追问,王若云却始终拒绝透漏是如何操作的。我们只是从他介绍的讨债经历中,看出了一些端倪。
王若云说,他第一次讨债是在1996年,当时洛钢集团有很多外欠账,直接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公司为此组织了一个“讨债小分队”,分赴全国各地追债。在洛钢集团法律顾问室工作的王若云和另一名同事被委派到汉中某公司追要一笔100余万元的货款。
现在回想起来,王若云的第一次讨债经历还是非常轻松的:因为是为公家办事,差旅费用都由公司报销;对方也是国有企业,并承认这笔欠款,对方“热情”地接待了王若云和他的同事,表示愿意分批还款,并在3天以后给王若云送来了一张10万元的汇票,声称这是第一笔还款,只要回洛阳查收就行了。
毫无经验的王若云满意地拿着汇票回到洛阳。谁知等了一个星期,他无数次到银行查这笔汇款,发现这笔钱并未到账。这时王若云才恍然大悟,汉中这家公司用一张汇票把他打发走了,并没有还款。
无奈,他独自再次赶到汉中。这次对方依然非常客气,可就是只字不提还款的事情。心急如焚的王若云想了个办法:每天上班后,他第一个跑到该公司经理的办公室,跟经理侃天侃地,就是不说欠款。如果经理开会或有其他业务,他就坐在旁边等,经理下班后他也离开,第二天一早又去。这样坚持了半个月,经理实在被缠不过,终于给洛钢集团汇了10万元。这次王若云学精了,他打电话确认欠款到账后才回到洛阳。
用同样的办法,到1997年5月,王若云先后4次追回欠款共计50万元。
王若云说,这次要账的经历让他逐渐认识到,只要有耐心,有韧劲,没有要不回来的账。
1998年初,洛钢集团每况愈下,王若云也下岗了。此后,他先后到我市一些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工作。其间,他接触到很多财务纠纷,可是,很多律师都是只愿意承接诉讼,而不愿意要账。王若云认为,有需求就有市场,既然有市场就应该有人去做。
于是,王若云开始帮人讨账。有一次,一家造纸厂找到王若云,让他帮忙索要一笔法院已经判决的2万元的债务。王若云按照欠债公司登记的地址找过去,发现这家公司已人去楼空。这么大的洛阳市,到哪里去找人?王若云骑着自行车,用了半年时间,硬是找到了这家欠债公司的新地址。该公司负责人见到王若云,大吃一惊:“法院都找不到我,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该公司仍不愿意还款,推说公司现在没钱,让王若云下个星期再来,王若云二话没说就走了。过了一个星期,王若云按约定时间又来到这家公司……如此反复多次,公司负责人实在受不了了,终于归还了欠款。
“说白了,我就是牛皮糖,黏得赖皮老板摆不脱;我就是肉中刺,刺得他们日夜不安,乖乖还钱。”王若云总结说。
提成:高达20%
就这样靠耗时间、磨洋工就能追回欠款?王若云说:“并不是这样。讨债不仅要胆大心细,还需要聪明智慧,掌握为人处事等方面的技巧,技术含量很高。”
他说,讨账是有流程的。首先通过电话与欠款客户进行沟通,然后通过信函催款,最后才上门追收。如果一开始就上门追收,会使对方形成对立情绪。
王若云说,讨账的成败主要在于心理技巧的把握。很多人担心讨债有风险,怕被欠债人打,其实只要方法得当,根本不用担心。欠债人也是有感情的人,他们赖账自己也会有愧疚感。因此追讨人要小心把握追讨进度,在追讨时说话要客气,态度要诚恳,避免刺激对方的自尊心,要给对方台阶下,不要把对方逼到恼羞成怒的境地。如果追债人一上来就盛气凌人,不仅可能被打,还可能要不回来钱。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欠债人的经济状况。如果欠债人确实经济有困难,可以协商分期还款。他曾接到一笔业务:一个人借朋友6000元,很长时间都没有还。他找到欠债人后发现,对方非但承认这笔欠款,还因很长时间没有还钱对朋友充满歉意。协商之后,欠款人答应一个月还500元,现在已经快还清了。
在无数次实战中,王若云的“讨债”能力大大提高,要回的呆、死、坏账也越来越多。虽然家人和朋友说他“不正干”,但2006年,他还是顶着压力走上了“职业”讨债之路。王若云说,现在只要是能查实有债务关系的活儿,他都接。一般来说,他会收取追讨款的20%作为报酬,但这笔报酬在追回欠款后才能拿到。
王若云很看好这一行的前景。他憧憬说:“如果做得好,我有信心一年内赚回一部轿车!”
持证上岗:没有时间表
记者调查发现,事实并没有王若云所说的那么乐观。
虽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商账追收师”这个新职业,并于2006年在西安进行了首批108名“商账追收师”的职业资格培训,但并不意味着这一职业得到官方认可。
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追账业务”是被明令禁止的。1993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停止为公、检、法、司机关申办的“讨债公司”及类似企业登记注册。1995年,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立即停止办理“讨债公司”及类似企业登记注册。2000年,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取缔各类讨债公司、严厉打击非法讨债活动的通知》。虽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商账追收师”这一新职业,但目前并未接到要求变更政策的通知。
王若云多次到市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都被拒绝。至今,王若云的“公司”还是个“黑公司”。因为得不到合法身份,其业务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王若云也承认,他现在承接的零星业务金额超过万元的都非常少。有债主当面表示担心:“我的大笔债款即使被你追回来,你要是拿着欠款跑了怎么办?我上哪里找你?”另一方面,一些追回的债务也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有个债主在与欠款人签订了分批还款协议并开始收到还款后,一脚把王若云踢开了:“对方已经开始还钱了,今后他还的钱就不能算你要回来的了,还要你干什么?”
虽然王若云和委托人签订的有委托清欠协议,可是委托人一旦违约,协议就成了一张废纸,因为委托追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河南洛太律师事务所律师杜鹏说,虽然我国的《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等多部法律中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这些规定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现阶段,我国还没有颁布类似美国《公平债务作业催收法》等法律,但开放商账追收业,制定商账追收业的准入和淘汰制度、法制化追收行为,已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