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娜 通讯员 王学斌/文 见习记者 王振华/图
近日,记者来到宜阳县盐镇村村民赵麦勤家时,他和妻子正在地里干农活儿。他高兴地说:“现在身体各方面状况都挺好,没有出现啥不良反应,去年收麦子的时候,我一次背六七十斤麦子都不成问题!”
一种没人尝试过的手术
55岁的赵麦勤是一名普通农民,一家人过着平静、清贫的日子。十几年前,身体一向健壮的他忽然感到气短、胸闷,走路气急。村里的赤脚医生根据经验,判断赵麦勤得了肺气肿,同时还提醒他,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发展成肺心病、肺大泡,后果非常严重。当时,赵麦勤没把赤脚医生的话放在心上,他还像没事儿一样干各种农活儿,感觉不舒服时,就到村里的诊所开一些消炎药来吃,严重时就输两天液。
2004年11月的一天,赵麦勤感觉呼吸异常困难,连走路都感到非常吃力,他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市中心医院,经过详细检查,该院胸外科的主任张晓作出诊断:肺气肿晚期。张晓说,如果在洛阳治疗,以洛阳现有的条件,只能做一个常规手术,需要花费两三万元,而且不能彻底治愈。
“不治了,咱回家。”赵麦勤喘着粗气说。家里的经济条件原本就不好,又加上长年生病,积蓄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日子是越过越艰难,这笔钱对赵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就在一家人面临绝望的时候,张晓主任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或许可以挽救赵麦勤的生命,该院正在作肺移植方面的研究,他们将会为第一例肺移植的病人做免费治疗。这个消息让赵麦勤全家又看到了一丝曙光。
肺移植手术是切除病人一侧或双侧有严重疾病的肺脏,再把由于其他原因死亡者捐献出的健康肺脏植入其胸腔。但是,与其他器官移植手术相比,肺移植手术存在更大风险,它对时间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肺脏在体外的存活时间极短,在缺血状态下,只要超过6小时就意味着其呼吸功能已经丧失,就算移植到人体里也难以存活,而且会危及被移植者的生命。
据了解,在全国的肺移植手术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失败了。如果手术成功,病人会有50%的希望多活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一旦手术失败,病人可能很快就会死亡。更重要的是,以前的肺移植手术都是本地取肺,而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为赵麦勤准备的却是来自河北省唐山市的健康肺脏。异地取肺,在全国的肺移植手术史上,还是第一例。
经过艰难的抉择,2004年11月底,老赵和妻子带着希望登上了进京的火车。
300公里外选取肺脏
赵麦勤和妻子来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医生经过检查决定为他移植右肺。
肺移植首先要找到合适的肺源,而医院找到的健康肺脏远在300公里外的唐山市。没有直升机,异地取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异地肺移植手术还没有人做过,这个手术究竟能有多大把握呢?
赵麦勤是个倔脾气,只要他认准的事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他打算接受这次吉凶未卜的手术,把自己完全交给医生。
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医生们迅速兵分两路:一路是“留北京开胸组”,他们的任务是为赵麦勤做术前准备,在“活肺”送到时把病肺取出;另一路是“取肺组”,负责在唐山取肺并把肺脏安全、快速地运到北京,同时,还要根据路上的实际情况给手术室下达麻醉和开胸的指令,因为肺脏运到北京后还要经过修剪才能植入赵麦勤体内。
这个看似简单的流程,里面其实有很多时机是难以把握的。比如麻醉,麻醉得早了,赵麦勤的身体可能承受不了;晚了,又会耽误手术时间。开胸也是一样的道理,这对于医生和病人都是严峻的考验。
时间,就是赵麦勤的生命。这次手术,大家在和时间赛跑。
分秒必争换肺成功
“我躺在手术台上,啥都不知道。”赵麦勤说,出院后看了电视才知道,整个手术过程真悬啊!差一点自己就“醒”不过来了。
2004年12月28日,手术的日子到来了。
9时,医生准备给赵麦勤做开胸手术。按医院规定,病人在上手术台前,需要患者和家属签字。赵麦勤很爽快地签了字,可是,妻子却哭了:“你一定要活着来见我啊!”赵麦勤说:“我都不怕,你们也不要怕。”妻子说:“如果不成功,我就把你扛回老家。”赵麦勤故作轻松,他半开玩笑地告诉妻子:“不要扛回家,就把我的骨灰撒在北京吧!”妻子、女儿哭得更厉害了。这是亲人间生离死别的泪水啊!在医生和护士的安慰开导下,她们含着眼泪签了字。
准备进手术室时,赵麦勤一下子紧张起来,从知道要做手术到现在,没有流过一滴泪的他泪眼滂沱地看着家人,呼吸变得异常困难!大女儿拉着他的手,哽咽着说:“爸爸别怕,手术一定能成功的!”女儿的话使赵麦勤平静了许多,他上气不接下气,艰难地说:“你们放心,我不怕。”
11时06分,唐山市传来消息:供体肺已取出,配型合适。取肺车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驶向北京。从那一刻起,一场和时间比速度、和死神做较量的比赛拉开了序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已经是12时了。赵麦勤的女儿转来转去,不时地问:“妈,不会出啥事吧?”母亲拍拍女儿的手说:“没事,再等一会儿。”
问题又一次出现。赵麦勤的血压突然降低,经过医生努力,降低的血压开始渐渐回升。这场虚惊让大家都是一身冷汗。时间越长,赵麦勤的体力消耗就越大,供肺早到一分钟,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就增大一分!
13时30分,医生为赵麦勤开胸取出右侧病肺。
14时,这个时间是北京堵车最严重的时候,取肺车像蜗牛一样缓慢地向前爬行。供体肺已经在体外缺血3个小时了,在手术室里对肺脏进行修剪至少还需要两个小时。这样算来,离6个小时的生死极限仅有55分钟的时间。
车如果再堵上一阵,赵麦勤很可能会死在手术台上。可能老天也在怜惜这一家人,交通情况逐渐好转,车速终于快起来了。
14时25分,医务人员对供体肺进行修剪。
14时55分,肺移植手术开始。
17时,一个健康的肺脏开始在赵麦勤的胸腔里呼吸。
中国首例异地肺移植手术成功了!但是,赵麦勤还面临着更大的风险,那就是术后的排异和感染。因为,国内的肺移植手术有一大半都是在排异感染期失败的。
医生们反复调整药物,寻找平衡点,所有的医生轮班看护。术后一周,赵麦勤情况良好;术后两周,赵麦勤身体出现轻微的反应,调整后情况良好;术后两个月,赵麦勤安全度过排异感染期。
2005年初,赵麦勤和妻子回到了宜阳老家。
“手术前,我有一个愿望,就是登一次长城。”赵麦勤笑着说。2006年6月,就在术后一年半,他实现了这个愿望,他和妻子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医务人员的陪同下,一起登上了八达岭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