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3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极品女” 原是真男儿
心酸陪读妈妈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2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极品女” 原是真男儿
文/北 歌

  在陈淑云的众多追求者中,只有李凤友是“上班族”,他在镇供销社当售货员,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资。1969年,25岁的李凤友和小自己4岁的陈淑云走进婚姻殿堂。婚后第二年,他们有了女儿李宏,4年后,又有了儿子李伟。

  1978年7月15日,李玉刚出生了。李玉刚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他当初并不叫李玉刚,而是叫李刚。这个名字很阳刚,跟“反串”一点关系都没有。李玉刚给村里人表演,只是偶露才华,家里才是他的表演舞台和“练功”场所。小时候的李玉刚长得眉清目秀的,很得母亲的遗传,姐姐哄他时,总管他叫“妹妹”,把他打扮成女孩后,更让人真假难辨。

  陈淑云喜欢在家里哼唱二人转和其他流行歌曲。母亲唱,李玉刚就一旁跟着哼哼。他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听到故事就会讲,歌一入耳就会唱。每天睡觉前,家里的火炕就成了他表演的舞台。李玉刚把白天学到的东西,一样一样地表演出来,惟妙惟肖,笑得一家人前仰后合的,一天的烦恼都没有了。

  李玉刚除了跟母亲学外,还有两个老师,一个是村里偶尔请来的二人转小剧团,另一个则是父亲买回的全村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上世纪80年代初,东北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还相当匮乏,全村连台电视机都没有,村里最大的娱乐节目就是在夏天农闲时,请一次民间二人转小剧团在露天演上几天戏。每当这时,全村人就像过节一样,天天晚上围坐在临时搭起的台子前看戏。停电的时候,就扎起几个大棉球,蘸上柴油,点燃后照明。演员在台上唱,小孩子听不懂,就在舞台下疯玩。

  李玉刚长得瘦弱,却是孩子王,那些小孩都愿听他的。这时的李玉刚却不带头胡闹了,而是坐在母亲旁边,认认真真地看,完全是一副戏迷模样。小剧团走后,演员们唱的二人转曲调就让他学得差不多了。

  唱着二人转小调,在东北浓郁的乡村文化中,乡村顽童李玉刚一点点成长起来。对李凤友来说,家里出了个这么有天赋的孩子,他们都意识到,这个孩子该培养,但怎么培养,他们没有方向。

  李玉刚在小学时,就是学校里的“香饽饽”。 爱唱爱跳的他,不但成为班级里的文艺骨干,而且成了学校里的“台柱子”。只要有演出,学校就会安排他表演节目。他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市小学生演讲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李玉刚一年级时的班主任刘桂云老师,喜欢他几乎胜过了自己的孩子。她多次跟陈淑云说:“这孩子有表演天赋,如果不在这方面培养,就太可惜了。”

  说得多了,陈淑云便动了心。不过在乡下,让孩子搞艺术,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为了保险起见,陈淑云亲自带李玉刚到当地一位有见地的老师家咨询。老师思考半天说:“艺术这碗饭很难吃。一是花费高,从小培养到大,没有十万八万的下不来;二是练起来很苦,能坚持下去最后成材的很少。现在这孩子学习好,年年考第一,在男孩中很少见,不如让他考大学更有把握。”陈淑云认为有理,便打消了在艺术上培养李玉刚的念头。就这样,李玉刚错失了从小学习艺术的良机。

  自此,母亲告诉李玉刚要以学习为重,不要因为参加学校的活动太多而耽搁学习。可是,成绩一直在班级里排第一的李玉刚认为自己聪明,用不着花太多工夫在学习上。五年级时,学校到班里选运动员,没选李玉刚。天性好强的他不服气,当被选上的同学在操场上训练时,他也跟在后面跑。他的做法,惹怒了班主任老师张贵清。

  像父亲一样严厉的张老师冲上前,几脚把李玉刚踢了回来:“人家没挑你,是因为你没有这方面特长,那就不该硬逞强!”这几脚,让李玉刚记牢了一个道理:人要清楚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要在没有希望的事情上浪费精力。此后,他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放在了学习上。    

  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 拒绝转载)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