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世界视野 | |
简单地用人均GDP指标衡量,俄罗斯已经是一个殷实的中等经济发达国家。如果说人均GDP1000美元~3000美元,是一个社会最易诱发不可预知的“突发性事件”阶段的话,显然,俄罗斯已经渐行渐远。尤为重要的是,当人们惊呼能源紧缺时代提前到来,并绞尽脑汁展开战略布局之时,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大量未开垦的处女地已经到了令外人涎水横流近乎发疯的地步。
俄罗斯人穷?那是老皇历
曾几何时,中国的“倒爷”们大包小包地拎着中国制造的纺织品和皮货穿梭于中俄边境,在这个“导弹优先兼顾面包”的国家赚了个盆钵满罐。这些,已经变为历史的记忆;今天,俄罗斯人的腰包似乎在不经意间鼓了起来,并开始用只有在西欧才能看到的那种眼神,几近苛刻地重新审视“物美价廉”的内在价值。
尽管,俄罗斯在经济上还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其人均收入水平与苏联集团中的中东欧国家相比也要有1/3以上的差距。不过,在独联体内,俄罗斯仍然是个富得流油的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资料分析,2005年俄罗斯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不过,由于俄罗斯市场转轨不完全和苏联遗留下来的福利刚性作用,灰色收入和各种实物补贴严重影响了外界对俄罗斯人拥有物质财富数据把握上的准确性。依来源于各方面的资料分析,俄罗斯人均GDP应该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这个水平。
俄罗斯人目前的实际收入水平如何?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资料(2005年1月~10月),不包括实物补贴在内,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8244卢布(1美元约合28卢布)。收入较高的行业是石油和金融保险等,月均工资为21993卢布和18313卢布;低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农业、教育、医疗卫生领域,他们的月均工资收入为3932卢布、5756卢布和6117卢布。由于俄罗斯实施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和全民公费医疗服务,这部分人的工资都由财政拨款。那么个体经商业者呢?按照俄罗斯统计局的分析,像在莫斯科市的个体经商业者,每年都有不少于四五十万卢布的纯收入囊入个人腰包。
大多数人生活满意
现实中,没有人能够说清在俄罗斯一个普通人挣多少钱才能解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这些与生俱来的问题,俄政府为市民提供的福利、收入的失真,让人们对普通俄罗斯人的“幸福感”,抑或穷人的挫折感都要打上几折之后再拿来说事。
应该看到的是,近几年俄罗斯狠狠地发了一笔石油财,使其财政盈余屡创新高。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推力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中国经济的增长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学家穷尽所思也难以撬开百姓的腰包,太难了!而俄罗斯人不用担心养老、教育和医疗,政府提供的福利以及对未来经济的普遍看好,使俄罗斯工薪阶层在领到钱后的出手速度绝不亚于任何一个经济发达国家的居民。这一点非常重要,内需对提升俄罗斯的经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目前俄罗斯的最低生活费标准(年收入低于1000美元),这个群体大约保持在2000万人,不足全国人口总数的14%。这个比例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基本相当。来自世界银行的最新调查资料显示,在莫斯科(俄罗斯境内物价属中上游水平),2.15美元可以购买的生活必需品包括长面包、1公斤荞麦、200克黄油和酸奶油。如果一个人有4.3美元他还可以另外多购买200克煮灌肠和干酪。假如这个人的住房,包括水、电、气等其他市政服务费用一如既往地由政府埋单的话(多数俄罗斯人目前都在享受这些福利),按照“土豆加牛肉”的理想,这个居住在世界级大都市的低标准穷人的生活质量,也蛮能说得过去。
2005年8月,普林斯顿国际民意调查机构公布的全球首都居民生活状况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9%的莫斯科市居民在近7年以来收入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莫斯科市居民富裕的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东欧国家首都居民。莫斯科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比欧洲绝大部分城市更舒适。调查显示,61%的莫斯科人非常满意自己的生活水平。只有纽约市民满意度高于莫斯科人。根据普林斯顿民意调查机构早先的调查,2003年只有41%的市民满意自己的生活水平,在7年前这个数字只有17%。另外,38%的俄罗斯市民认为未来家庭状况会更好,只有15%的城市居民觉得情况将恶化,43%的居民认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态势“很好”或者是“非常好”。这样高的比例仅次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居世界第二位。
普京的难题:钱少负担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着两大经济问题,一是庞大的国有企业如何处理;二是不堪重负的福利开销。叶利钦时代,一个“休克疗法”把大部分国有资产半卖半送地转到少数经济寡头手里,实现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经济制度转轨。国人在反思这段历史时大多认为,俄罗斯经济命脉被少数经济寡头所控制,是当时经济学家犯下的一个严重错误。其实,在俄罗斯发生这样的事情多多少少与俄罗斯经济改革的进程和政治家的意愿相关。
比如说,俄一位经济学家最近在为叶利钦的经济政策辩护时抛出的一个令人瞠目的理由,竟然是不希望百姓们老惦记着国有资产,走回头路。这个在今天看来糟糕透顶的念头如果被较真的话,又会回到人们常常提及的那个“不这样,又怎样”的混沌命题中。这正像秦晖先生所总结的:在一个“通胀率达到1354%,经济失衡已到了无论什么‘主义’都无法容忍的地步,‘休克’大概是谁在台上都难免要搞的”。
当时叶利钦急于坐稳屁股,需要取得群众的支持,老百姓的福利这块不但没有动,而且还想当然地添了一些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面子项目”,以示与过去掌权者“为政党和官僚服务”的区别。这个在现代民主国家“福利享受决定政客屁股”的游戏规则,倒给继任者普京留下个实实在在的难题。俄罗斯传承下来的按照计划经济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住房、交通、购物、教育、医疗、养老在内的福利、补贴以及由政府提供的各类社会保障高达千余种,这些即便是俄罗斯顶尖经济学家也弄不清来龙去脉的福利每年要耗去俄财政收入的大半。剩余不多的收入还要搞导弹,要送人上天,要还苏联留下来的外债,哪有钱搞建设!
改革是块烫手山芋
近来人们注意到俄罗斯街头经常发生的故事。最近的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发生在去年10月12日,超过100万的医生、护士、教师、学生和其他国营工厂的工人走上街头,就普京计划中的福利改革政策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规模的街头活动在去年已经发生了三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导致数个城市交通瘫痪。
不过,欲搞掉这顿从1917年就开始堆砌的“免费午餐”可不是好玩的。说起来,解决掉苏联留下来的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修皮鞋、补自行车轮胎由政府埋单这样的“共产主义”,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政策选择。何况在最近几年的石油交易中发了财的俄罗斯政府还拿出现金予以贴补。这项计划使俄罗斯穷人能够把每月的津贴(暗补)用在他们真正需要的地方,而不是由政府来替他们安排。不过,再好的政策历经官僚部门、政府的反对派以至于地方政府消极懈怠的信号过滤,很快将会被扭曲走样。
比如说,按照俄罗斯的福利改革方案,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均应各自承担改革后货币支出的50%,并必须用现金支付。但俄罗斯近百个地方政府中的大多数并没有事先安排好这项现金替代福利补贴的预算,一些地区的老百姓领到的是州政府和州立银行自己发行的债券,而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于私下里采取“打白条”应付市民的手法,用这种颇具俄罗斯特色的“白条票据”替代原本享受得好好的政府福利,自然难于被人们接受。这也会令人很快联想起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那场众多俄罗斯人拿分到手的股票“换酒喝”的闹剧。
在这里我们听听戈尔巴乔夫那久违了的声音也是不错的。戈尔巴乔夫退出政坛后对普京秉持的执政理念一直追捧有加。但针对俄正在进行的这场最后的经济“革命”,戈尔巴乔夫仍然认为,福利改革的步子似乎已经迈过头。俄罗斯人的基本生活物资,从石油天然气价格到教育医疗价格都在不断上涨,而这些物资在苏联时期都是可以免费享用的。戈尔巴乔夫颇为感叹地称:“为什么会在这条路上走这么远?” (据《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