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2版:现在家教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快乐寒假是这样营造的(上)
稚子秒语
让孩子从小感受规则教育
爱因斯坦“找针”
春节前,8岁脑瘫儿能蹦能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2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爱因斯坦“找针”
            □蒋美琴

  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你与普通人的区别在哪里?他回答说:如果说一个普通人在一个干草垛里寻找一根针,那个人在找到一根针后就会停下来。而我则会把整个草垛都揭开,把可能散落在草垛里的针全都找出来。

  常人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复制性的。也就是说,以过去遇到的相似经验为基础,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这样想:以前学到的知识是怎样教我解决这个问题的,然后选择以经验为基础的最有希望的方法,排除其他一切方法。相比之下,天才的思维则是创造性的,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问:有多少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就有多少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他们常常能对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法,而这些方法是非传统的,甚至可能是独特的。

  实践证明,复制性的思维方式会使思维僵化,正如你如果永远按照常规的思路去思考,得到的也往往是常规的东西一样。而天才则不同,他们在遇到难题时会萌发出新的思考方法。

  创造性思维能把常人变成天才,天才也确实是在创造性思维中成长起来的。由此,使人联想到人才的教育培养(包括家庭教育),我们缺少的似乎正是这种“把可能散落的针全部找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我们现在习惯于炒作“高考状元”,而这些“状元”说到底也只不过是复制性思维的产物而已。在我看来,他们是很少会有突破性的创造能力的。

  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天才,就要跳出复制性思维的常态教育,帮助孩子打开创造性思维的大门,就像爱因斯坦说的,不是满足于找到一根针,而是要把散落的针全都找出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