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母亲,我用“剩下”的身体报答您
一客人醉醺醺来入浴
钱物放到别人衣柜里
新春送祝福 情暖你我他
仓库里行窃忽内急
一泡尿暴露贼形迹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2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13岁就高位截瘫的她在床上一躺就是32年,一直受到相依为命的母亲的精心 照顾。如今,她学会了织毛衣,就靠这手艺挣些微薄的收入——
母亲,我用“剩下”的身体报答您
  ■记者 宋扬/文 见习记者 王振华/图

  暖冬的天依然充满寒意。

  特别是在离开市区的邙岭上,普照的阳光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温暖。日前,我们缓缓地爬上位于白马寺镇拦沟村的一段坡路,去看望一个名叫陈耐芬的女人。听说一场意外造成她高位截瘫,她已经在床上躺了30余年。冬天来了,她躺在床上给别人织毛衣(如图)。一件能挣30元~50元,钱虽然不多,却给了与她相依为命的老母亲一些告慰,也给只“剩下”1/3身体的自己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女儿虽残却心灵手巧

  陈耐芬的家紧挨着一座新院落,低矮的平房愈发显得寒酸。远远地,我们看见一位老太太在墙外迟缓地摆砖块,走近才知道她是在“补”院墙。“墙烂了个豁子,我怕不安全。”这位便是耐芬的母亲吕爱花,她拍了拍手上的灰,领我们进屋。三间砖房,只有中间的一间在用,门大开着,挂着一个夏天用的竹帘子。家里一贫如洗,破旧的铁床上,躺着正在“工作”的陈耐芬,一件大红色毛衣已经打好了一半,因为舍不得开灯,她用帘子缝透进来的微弱光亮给自己照明,敞开的屋门带进肆意的寒气,她却一针针打得起劲。

  陈耐芬看起来非常瘦小,长久卧床令她的下半身肌肉严重萎缩。1975年初,春节刚过,正月的喜气没有在这个13岁的女孩身上停留,不幸骤然降临。寒冷的午后,勤快的小耐芬在窑洞里的纺车前纺花,轰隆一声,她上方的窑顶塌了,没有任何知觉,她被埋在乱土中……家人将一息尚存的她送到了医院,由于脊柱被砸断,她需要紧急手术,可医生说她身体太虚弱动刀危险,放弃了手术。1个月后,她捡回了一条命,胸部以下却没有了知觉,从此,她的人生就被定格在了床榻上。

  母亲承受了太多苦难

  提起苦命的女儿,74岁的母亲吕爱花禁不住老泪纵横。那场灾难让可爱的女儿痛失人生的欢乐,也让她这个做母亲的承受起无尽的劳累和内心煎熬。头两年,女儿虽然截瘫,家里虽然穷困,但家还是完整的家,担任大队队长的丈夫虽然工作忙碌,却还是家里的主心骨,也能给她精神上的安慰。然而,1977年,这个家再次受到了重创。那年秋天,天气干旱,村里吃水困难,耐芬的父亲赶到郑州去买水泵,回到村里来不及进家门,就到工地上安装了。在家等候好消息的吕爱花等到的却是“陈队长出事了”的噩耗,她跌跌撞撞赶到医院,被村民拦在院外,丈夫的尸体被抬出来——安装时水泵倒塌,他被砸在下面,没能醒来。    

  从此,吕爱花一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一边下地干活,一边放心不下床上的耐芬,而耐芬的两个弟弟一个12岁,一个才9岁。耐芬没有生活能力,尿床是常事,母亲长年累月给她洗、换尿布;她大便干结,每次大便都憋得脸上出汗,母亲只好用木棍缠上棉花帮她往外抠;长期不动,她身上生了褥疮,母亲费力给她翻身、擦药。农忙时,母亲一个人干不完活,坐在地里大哭,擦干泪水后起身再干。困难时,小弟发烧没钱看病,就用凉水喝谷子、芝麻,硬挺过去。

  女儿挣钱为母亲减负

  家里的苦难让躺在床上的陈耐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两个弟弟都因贫穷而辍学,早早出去打零工养活自己,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还要照顾她,她不止一次地流着泪肯求离开人世,“我活在世上有什么用?我走了,妈妈就不用被我拖累了。”母亲抱着女儿说:“芬啊,你只要有一口气妈就高兴,你活着能给妈做伴啊。”

  上世纪90年代,陈耐芬的两个弟弟相继成家单过,吕爱花也由于年迈干不动地里的活了。她将地分给了两个儿子,儿子供给母女俩粮食,但由于儿子家也不富裕,母女俩的零用钱就靠母亲捡破烂挣一点。一天,村里一个用机器织手套的妇女找到了陈耐芬,她需要有人帮她把机织手套留下的洞串起来,就问耐芬愿不愿意干,一双5分工钱。陈耐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第一次,她知道了自己是有用的,不是个“废人”!妇女来一次就带来一包袱手套,陈耐芬就没日没夜地串,夹在床头的一盏灯泡就是给她晚上干活用的。刚开始,她一天能挣1元,后来慢慢地能挣两三元了,一个冬天下来,她挣了将近100元,她激动地对母亲说:“妈,我也能挣钱了,我能为你分忧了!”

  后来,拦沟村附近中铁十五局的一名女士拿着一件毛衣来到了陈家,问陈耐芬能不能织一件相同的。虽然从没织过毛衣,耐芬还是自信地答应了。她仔细研究这件毛衣的样式和针法,照葫芦画瓢织了起来。第一件毛衣她返工了两次,一次是织得太宽,一次是领子织得不太对,好在对方对最后的成品比较满意,她第一次挣得了15元。以后,陈耐芬会织毛衣的消息就在附近传开了,临近冬天,就有人找上门来请她织,她也从劳动中获得了满足和快乐。

  母亲担心女儿的将来

  渐渐地,陈耐芬的“业务能力”有了提高,以前需要拿件毛衣照着织,现在看过参照物后她就记在心上了,也再没出现返工的情况。虽然她织一件毛衣的工钱从15元~20元,涨到了30元~50元,但赚钱对身体只“剩下”1/3健康部位的她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由于抵抗力差,她经常头疼,织一件毛衣,通常要花掉20天的时间。为了赶进度,只要身体感觉好些,她就拼命地织,甚至三四点醒来就开工了,经常织得双臂酸疼。最多的一年,她织了8件毛衣,也不过挣了200多元,而冬天过去,她基本就断活了。

  从小卧床的陈耐芬,32年来没有看一眼外面的世界,甚至没有一个朋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给母亲少添点麻烦,她养成了一天只吃一顿午饭、滴水不喝的习惯。至今,母亲晚上和女儿睡在一个被窝里,每晚都要给她翻几次身。现在拖着病腿、满脸皱纹的母亲连抱她下床的力气也没有了。所以,母亲对女儿的将来特别担心,“我这么老了,万一有个啥意外,芬怎么办呢?”陈耐芬说,能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感到很充实,特别是挣到些钱能替母亲分担点生活的压力,也算对一生劳苦的母亲的一点回报吧。说话时,她手中的毛衣针一刻也没有停下。

  (线索提供者为陈女士)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