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图 魏瑶 |
|
□初德和
现在的孩子挺奇怪:衣食无忧,却整天感觉“有点烦”,心里话宁愿对着网友倾诉,却不肯跟自己的父母讲。
我的儿子正上高一,学习成绩一般。我盼着他能在学习上加把劲,可他却着魔了一般迷上了网络,QQ号就申请了3个,隔三岔五躲过我们的“监视”,上网开聊。
我四处求教“专家”,一位大学生教了我一招:“上网跟他聊呗。”“他能跟我聊?”大学生笑了:“你非得说我是你爸呀?”在他的帮助下,我下载了QQ软件,申请了QQ号,在办公室上网,输入儿子的QQ号,请求加我为好友。对于儿子是否会同意加我为好友,我是有信心的,因为我注册的资料是为儿子量身定制的。比如,网名:最爱周杰伦——吸引儿子的注意;年龄:16岁——儿子的同龄人;爱好:读武侠、听周杰伦的歌。果然,儿子同意加我为好友。
周末,我从单位借了一台可以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假称单位里有份材料要赶,躲到卧室,上了自己的QQ。儿子上网了,他的网名叫“华山论剑”。我们的话题指向共同的偶像周杰伦,儿子的话明显地多了,可我急得汗都快下来了——“功课”做得不足,对周杰伦知之甚少,除了那首《双截棍》,就不知道还有什么新歌,再说就要露馅了。我急中生智:“我下了,老妈来查岗了!886。”随后我又隐身登录,观察“华山论剑”的动静。他发了一句感慨:“天下父母一般烦呀!记着,有周杰伦的消息共享呀。”
随后的几天,我从网上查找周杰伦,出身、背景、成名之路、秘闻绯闻、演出照、生活照,一律复制、粘贴,尤其是那些新歌的歌词。我把这些东西按时间、内容一一整理在册,再插入周杰伦不同时期的照片,命名为“永远的周杰伦”。我边整理边想,儿子在这上面要花费多少心思呀。这回,做他的网友,就算什么收获都没有,也可以帮他节省一些追星的时间成本吧。
第二个周末,我装作与“华山论剑”不期而遇。“你在呀,我把周杰伦的资料发给你。有新歌《菊花台》的词。”
“华山论剑”很快回复:“够专业呀。”
“那当然,花了很长时间、很多心思呢。现在不行了,高二了,特紧张。”
“那还上网?”
“放松一下。不长,一周一小时。”
“惨。”
“也没什么,那些歌星、大腕不都有成名前的忍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自我安慰。”
“学校忙吗?”
“早7晚9,作业单算。”
“惨无人道。”
“为了高考嘛。
“高考制度不合理。”
“既然玩这个游戏,就只好守规则了。谁让咱不是规则制定者。学弟不要太天真。”
就这样,“最爱周杰伦”慢慢成了“华山论剑”的亲密网友。我坚持有了周杰伦、孙燕姿的消息就告诉他。有时也告诉他最近要月考了,得突击几天,便不再上网。有一次我告诉他,物理“挂”了。他居然回复:多努力呀哥们儿。要不,先别上网了。有消息我告诉你。
慢慢地,儿子对上网聊天的心态平和多了。最让我意外的是,因为了解了儿子的喜好、烦恼,再加上为儿子追星所做的“功课”,我和儿子说话“内行”多了。儿子有一次开玩笑说:“现在我爸不那么土了,最起码不会问‘什么叫依然范特西’这类弱智问题了。”
最近“最爱周杰伦”上网的次数越来越少,理由是高考将近,要全力一搏。儿子的回复是:“成败在此一举,拼一把。等你好消息。有信息我给你存着。其实我也该拼了。”我一看立马回了一句:“老妈答应帮我收集。我传给你。同是高考人,太知道时间宝贵了。”我实在怕儿子分心呀。
说到做到,“最爱周杰伦”收集的关于周杰伦的最新资料总是如期而至,儿子短期内只能羡慕人家有个好妈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