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逐年加大对“三农”扶持补贴力度,诸如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但记者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采访时发现,一些乡镇在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导致部分惠农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等。
良种推广补贴项目
干部代替农民签字
记者日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采访时,发现镇党政办公室的一名干部正在厚厚的一沓卡片上签字。走近一看,原来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印制的“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卡”,上有乡名、村名、户名、作物种类、任务面积、补贴品种、购种数量、购种价格等项目,另外还有4个签字盖章的位置:分别是供种单位、乡镇、村委会和农户。
奇怪的是,这名干部并不在“乡镇”一栏盖章或签字,而是在“农户”一栏签字,“户名”是什么,这名干部就在“农户”一栏中签上对应的名字。
良种推广补贴项目是国家扶持粮食生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2006年补贴农作物面积达731.45万亩,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达7700万元,再加上对奶牛、肉牛和肉羊进行补贴的2000万元,补贴资金总额近亿元。其中赛罕区享受国家级玉米补贴面积共10万亩,金河镇是这个区补贴面积最大的乡镇。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一名干部告诉记者,为使这笔资金真正惠农,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以及各旗县(区)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和配套实施办法,自治区农牧业厅还统一印制了项目卡,需要有关各方特别是受益农民签字认可才行。项目的具体实施由各旗县(区)农牧局负责。
既然要求是农民签字,为什么村干部代替农民签字呢?金河镇党委副书记傅振斌解释说,那名“干部”是一个村会计,因为当时正值村委换届选举,村委会的公章被收到了镇里,所以村会计就到镇里替农民来签项目卡。
傅振斌的解释仍让记者疑惑不解:其一,如果村会计可以代替农民签字,那么自治区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印制这一张张项目卡还有什么意义?其二,其他村会不会也是干部代签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赛罕区农牧局。
对上虚报冒领
对下隐瞒实情
从事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的赛罕区农牧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时间有点紧,但是良种补贴项目落实很好。为了收到良种推广的效果,他们采取了间接补贴的办法,供种企业以每公斤低于市价2元的价格售给农民,最终使农民间接获得每亩10元的补贴。
这位负责人表示,制作项目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中央惠农政策切实落实到农民头上,接受农民监督。区财政为此还下拨了5万元的工作经费,专门用于工作人员下乡找农户核查签字。此后,农牧局的工作人员还到各村各户进行了核实,有关农户全都在卡上签了字。
赛罕区农牧局的解释显然与记者所见不一致。为了弄清真相,记者在赛罕区农牧局已核查验收的项目卡中抄录了金河镇部分村农户的名字,然后到这些村里逐一核对,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在八拜村,记者拿着项目卡复印件给“签字”的村民们看,村民们都说没见过。接受采访的十几户农民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良种补贴这回事儿。
记者又到碾格图、格尔图等村采访了十多户农民,他们均表示没有见过项目卡,更不知道签字一事。
在赛罕区农牧局,那位负责人说,赛罕区今年良种补贴面积达到10万亩,涉及4个乡镇7000余户农民,仅靠现有的工作人员根本跑不过来,加上有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让他们签字也不签,所以才出现干部代农民签字的情况。
记者打电话给呼和浩特市纪检委、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以及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分管领导,都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金河镇八拜村部分村民向记者回忆说,村里卖过便宜种子,但听说是扶贫种子,卖的时候很乱,村委会不登记也不限制数量,谁想买多少就买多少。有的人知道消息晚了,没买到扶贫种子;还有的村民怀疑拉回来的“扶贫种子”成色不好像旧种子,没敢买。
村民周俊锁的妻子说,去年4月,村里两次拉回便宜种子,她家都没赶上买,最后只好从市场上买了高价种子。
村民陈有有抱怨说,他两天都没有挤到跟前,最后还得从市场上高价买种子。
村民宗建平说,村里应该根据上级下拨的种子数量按比例发放给农民,这样才能保证公平。事实上,他的这一要求在有关文件中早有严格规定,但实际操作中却走样变形了。
截留资金花样很多
违规行为亟待纠正
记者在河北省高邑县农村采访时发现,该县大营乡小庄村村民已有一年没拿到粮食直补款了,而县财政局的材料上却显示该县粮食直补款已经100%发到大营乡。在大营乡书记、乡长和财政所所长签字的材料上,也记录着粮食直补款100%发放给了农民,上面还有农民按过的手印。但当地农民反映,手印根本不是他们按的,而是一些基层干部伪造的。
山西省运城市有关部门对农民负担问题进行专项审计时发现,一些地方截留、挪用、转移支付资金和农业税减免资金问题比较突出:盐湖区农业税减免不到位的农民有2万多户,涉及金额200多万元,占应减免总额的45%;永济市某村委会干部偷刻农户私章300多枚,专门用来冒领上面拨付给农户的资金。
山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潘云认为,个别地区的基层干部不是把精力放在落实政策上,而是挖空心思走形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这种行为如果任其泛滥,再好的政策也难以产生好效果。
一些农业专家建议:减少基层截流惠农资金必须多管齐下,一要改进补贴方式,借鉴粮食直补的经验,把惠农资金直接补贴给农民;二要严肃查处侵吞、挪用惠农资金的行为;三要加大对乡镇和村级的转移支付力度,改善部分基层的办公条件,减少因“度日艰难”而挪用项目资金的违规行为。(据新华社太原2月8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 刘砺平 李俊义 张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