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1版:国内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年夜饭比烛光晚餐更“温暖”
一些年轻人出现了 “情人节恐惧症”
春节PK情人节
情人节礼物 “浪漫经济”不及“经济、浪漫”
激情背后的疲倦
年轻人消费趋理性 购买金玫瑰者甚少
读客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2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成 都
一些年轻人出现了 “情人节恐惧症”
  新华社成都2月13日专电 (记者 杨三军) 情人节本是情侣们营造浪漫、升级情感的良机。然而,记者最近在成都市采访时了解到,由于过节成本高昂,加之“情人”的心思越来越难以琢磨,一些年轻人竟出现了“情人节恐惧症”。

  早在情人节前一个月,在成都一家银行工作的小黄就开始发愁:“每年情人节我都希望给女朋友一个惊喜,但现在过节送礼、吃饭、娱乐等消费越来越高,让人难以承受,今年咋过节真让我犯了难。”

  过一个情人节到底要花多少钱?小黄以去年的情人节为例,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去年买了一束玫瑰花用了200元,送给女朋友一块水晶花了700多元,看电影花了100元,还和她一起吃了一顿699元的情人节套餐,总共花费了1700多元,才算过了一个让女友满意的情人节。”

  由于参加工作不久,小黄的月薪不到2000元,过一个情人节几乎花掉了他一个月的工资。“虽然花了这么多钱,但我还不算朋友当中花费最多的。”小黄无奈地说,“这样高消费的情人节过得让我实在心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近年来情人节在我国的逐渐升温,许多情侣都希望借此机会制造“惊喜”和“浪漫”。在各种消费越来越“高档”的情况下,不少人害怕“出手太轻被别人看不起”,一股“情人节攀比风”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这让一些年轻人苦不堪言,甚至害怕“过情人节”。

  除了过节费用高昂外,“情人”的心思越来越琢磨不透也是让人头痛的事儿。在成都一家媒体工作的小徐说:“每年过情人节我都是如履薄冰、绞尽脑汁,一不小心没搞懂对方的心思,把好事办砸了,‘浪漫晚餐’就可能成了‘分手宴’。每到情人节,我们单位里的年轻人都像过‘鬼门关’,情人节让人想起来都害怕。”

  四川大学的吴建教授说:“情侣在情人节期间通过互送礼物增进感情本无可厚非,但为了制造‘浪漫’而花费大量金钱,甚至盲目攀比的风气却不值得提倡。爱情的基础是相互理解和信赖,而非金钱,一时的浪漫也经不起长久的考验。青年人应该树立起理性消费意识,同时情侣之间也应借情人节这一契机,创造多样化的沟通渠道,促进相互理解,增进感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