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洛阳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2006年,我们一起走过
小江波:下次我要考第一
张晓东:扎根洛阳再创业
牛小芳:“老来得子”乐无穷
“我的亲人,你们在哪里?”
他们在茁壮成长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2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牛小芳:“老来得子”乐无穷
  新闻回放:2006年3月,本报策划了大型采访活动——“搜寻30年前的感动”,向人们追述了30年前唐山大地震后,唐山伤员在洛阳救治期间和参与救护的医护人员结下的深情厚谊。牛小芳作为当年的参与者,和小伤员郭保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被郭保军称为“妈妈”。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失去了联系。本报赴唐山采访小组经过努力,使“母子”二人取得了联系,郭保军赴洛看望了“妈妈”。

  联系上牛小芳,她正在上海的女儿家。电话中她乐呵呵地说:“关于我到哪里过春节的问题,‘儿子’郭保军和女儿还发生了争执呢。”

  2006年3月,本报开展的“搜寻30年前的感动”大型采访活动,为牛小芳找回了失散30年的“儿子”,也让记者亲历了这对“母子”浓浓的亲情。我们清楚地记得,当牛小芳向我们求助、希望帮助她找到30年前她曾护理过的唐山“儿子”时那期盼的眼神;我们清楚地记得,当我们最初到达唐山寻找郭保军无果时,牛小芳声音里透出的绝望;我们清楚地记得,我们结束在唐山的采访即将离开时,郭保军的突然出现带给大家的惊喜和欣慰,时隔30年,郭保军泪流满面地叫出那声“妈”时,带给在场所有人的震撼;我们清楚地记得,得知郭保军要来洛阳时,牛小芳给他买衣服、铺床被时体现的浓浓母爱;我们清楚地记得,在洛阳火车站等待郭保军时,牛小芳一次又一次吞下速效救心丸;我们清楚地记得,当郭保军走下火车和“洛阳妈妈”相拥时,现场响起的掌声和留下的眼泪……

  牛小芳告诉我们,他们“母子”重逢后,每周保军都要打电话和她聊上一会儿,而每次聊天时,保军还没说上几句话,话筒就被“儿媳”王丽萍夺走了。“都说媳妇和婆婆是天敌,可我和丽萍特别投缘,我俩在电话中聊起来,比和保军的话题还多、还开心。我这个‘儿媳’可不简单,保军告诉我‘孙子’能考上重点高中,都是‘儿媳’的功劳呢。”牛小芳说。

  牛小芳说,猪年春节在哪里过,她不好定夺,就让“儿子”和女儿商量,结果还引起了争执,她只好先到上海,等春天气温升高后,再到唐山看看她从未谋面的“儿媳”和“孙子”。“人老了又找到了‘儿子’,这是我晚年最快乐的事儿,感谢《洛阳晚报》帮了这个忙。”牛小芳最后说。   (记者 杨海彤)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