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敏
小时候盼过年,不仅仅是盼着有好东西吃,最主要的是喜欢过年时的那种热闹和氛围。
日子一进入腊月,年的气氛就浓起来,空气中到处都散发着浓浓的年味。我知道,等吃的穿的准备齐全了,就到了买纸写春联的时候了。
那时真正识字的人不多,整个村庄里写春联的人也只有我爷爷一个,他读过私塾,一手过硬的毛笔字更是了得。
小时候我最大的兴趣就是给爷爷晾春联。在偌大的八仙桌上,爷爷写一张,我就摆一张,不让它们挤着压着而模糊了字体。爷爷一边写一边看,嘴里还念念有词,我站在爷爷身边也学着念。
每年从腊月二十开始,爷爷每天就是吃饭、写春联,这样紧张的日子一直排到年三十的下午,然后,各家各户的门上都贴上了崭新的春联。
年初一是拜年的大日子,走在街上,望着每家大门上的春联,我总是充满了自豪:看,这是我爷爷写的!
那一年,鹅毛样的大雪下了两天两夜,第二天早晨,爷爷起来扫雪,然后摔倒在院子里,从此再没站起来,年还没过爷爷就去世了。那一年,全村上下没有一家贴春联。
现在识字的人多了,可也很少再有人认真地写春联了。老家的人说,现在请人写春联得交钱,还不如到集上花几元钱买一副,又美观又省事。
每次望着那些印刷的春联,我心中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仔细一想,才觉得现今的春联,虽然千篇一律地好看,但却没了过去手写的春联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