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曦
本月10日,本报《谁来给助力车明确“身份”》一文报道了这样的现象:我市许多燃油助力车使用者骑车上路时会因为没有相关手续遭交警处罚,可市车管所对这种助力车又不予办理牌照、驾驶证等,让车主感到无所适从。
报道引起了大量市民的共鸣:他们中有的也遇到了上述情况,有的正准备购买燃油助力车,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犹豫了。大家有共同的疑问:怎样给这种车定性?购买这种车究竟用不用办牌照?这种车到底能不能上路?
就此,我们查阅了相关规定,走访了不少商家、消费者,并咨询了有关部门。
机动车?非机动车?
这是市面上出售的一辆标准的助力车:外形与普通摩托车无异;动力为汽油,排量48cc;时速最高可达80公里;装满油可跑200公里左右;自重约70公斤;售价为3000元左右。说明书上称此车为“助力车”。在你购买时,绝大多数销售者会告诉你,这种车不属于机动车,不用办牌照,骑车者不用办驾驶证……
3年前,使人眼花缭乱的几十种牌子的此类车在我市市场上大量出现且非常畅销。这种车辆之所以受青睐,是因为:价格只相当于摩托车的一半,速度却不亚于摩托车;上路时不必戴头盔,不必给车辆办牌照,不必办理驾驶证、行车证,也不必办交强险。
那么,燃油助力车到底是不是机动车?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是这样定义的:机动车是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工程作业的轮式车辆。非机动车是指人力或畜力驱动或虽有动力装置但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标的残疾人机动轮椅、电动车等。按照这一标准,燃油助力车是机动车无疑了。
但在国家颁布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标准中,机动车一项却没有“助力车”这个概念。在《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中,同样也没有出现“助力车”的概念。
再来看“技术条件”中对“轻便摩托车”的定义:“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每小时50公里,且若使用内燃机,其排量不大于50cc的两轮或三轮车辆,包括两轮轻便摩托车和三轮轻便摩托车,但不包括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每小时20公里电驱动的两轮车辆。”如此看来,我市路面上的这些燃油助力车属于轻便摩托车的范畴。
既然是机动车,或者更细一点说此类车是轻便摩托车,要想上路就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可车管所为何不给办牌照呢?
我市车管所有关负责人向我们作了解释:机动车能不能办牌照,车管所一看“技术条件”的国标:机动车分类中没有“燃油助力车”的概念;二看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机动车辆产品公告的光盘目录:道路上大量的燃油助力车未被列入该目录,车管部门也就无法律依据对其进行注册登记,也不允许其上道行驶。
该负责人说,有几款排量在50cc以下的轻便摩托车被列在上述目录上,对这种摩托车可办牌照。但据记者了解,目录上的轻便摩托车只有区区几种,而我市市面上出售的多数燃油助力车不在此列。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汽油机助力自行车》对于燃油助力车有明确的定义:装有汽油机、具有两个车轮并能实现脚踏和机动两种功能的特种自行车,整车净重不大于40公斤、机动离合器脱开状态应能由人力脚踏驱动、最高车速不大于每小时20公里等。这样的车属于非机动车,上路行驶无需挂牌办证。按这一标准,目前道路上的大多数燃油助力车的车速、排量等指标已经远远超过,而且在设计上剔除了人力脚踏驱动方式,也确实不属于非机动车范畴。
新的“马路杀手”?
据交警部门反映,与燃油助力车有关的交通事故日渐增多,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项:主观上,驾驶员没有经过正式的考试和交通法规的学习,不戴头盔,乱闯红灯,转向不打方向灯,在慢车道上横冲直撞……客观上,国家对于这种机动车的边缘品种没有相关标准,使得产品安全性较低。基于此,不少人把燃油助力车称为新的“马路杀手”。让人最担心的是,此类车肇事后因为没有牌照,难以查找;另一方面,没有办交强险的这种车也无法得到保险赔偿,给事故善后带来困难。
对助力车的购买者来说,车辆的不规范也给他们带来麻烦:车辆无牌,丢了不好找;没有国标,不在商品“三包”之内,购买者维权难,维修也难。
处境尴尬谁之过?
车管所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些助力车说到底是生产厂家钻国家政策空子的产品。在管理这些“新生”车辆时,相关部门无章可循,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也迫使许多地方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有的将其视为机动车统一管理,有的则下达了封杀令。就我市来说,国家严禁给产品目录以外的车辆办牌照,车管部门也就不能给这些车办手续,所以如今路上的燃油助力车都会被交警视为“拼装机动车”,是严禁上路的。而且,这些助力车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这也是我市禁止其上路的一大原因。
另外,对于先前许多助力车的购买者在我市各区相关部门办理的白色“管理牌照”,该负责人表示,严格来说那样的牌照都是非法的,只有市车管所才能给车辆办牌照。
消协人士称,虽然很多生产助力车的厂家也是正规厂家,但为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会打擦边儿球。
记者电话咨询了深圳和江苏两家生产燃油助力车的厂家。对方均表示只有厂家自己的合格证,无法提供给车办牌照时需要的国家认可的车辆合格证。对于燃油助力车到底合法与否、为何交警不让上路,对方表示不是很清楚,并说这个问题各地的规定不同。但对方均表示,他们是经国家认可的正规厂家,各种手续齐全,经销渠道也合法——这些都有据可查。
官方“说法”何时有?
对于如何治理燃油助力车泛滥的问题,车管所人员表示,需要控制销售源头,这需要工商、质监等多个部门通力配合,不能监管缺位,不能出现法律空白。
对于我市现有的数量巨大的燃油助力车,受访市民普遍表示,“一刀切”式地禁止上路难以行通。政策首先应以人为本,这种车的大量出现说明大家有需要。
存量很大,许多人仍然在不断购买——车管所有关人员也表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至于助力车要不要办牌照,我们也走访了许多市民。一种意见是,牌照是车辆的“身份证”,是让车主安全行车的必要手段;对质量合格的车应发放牌照,可促使厂家提高生产水平。也有人表示,办理这些手续要花不少费用,之后每年还要掏钱年检,这与大部分购车者“图省事”的愿望背道而驰。
更多的人则表示,现在进行这样的讨论意义不大。如今的问题是,按政策,几乎所有的燃油助力车都是“黑车”。使用者亟盼我市有关部门能给这种车一个“名分”,并发布官方“说法”:哪些车是合格的、能上路的,要不要办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