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变脸
从“大哥哥”到伪君子
眼下,尽管李岚有了新工作,却仍被“大哥哥”的巨大阴影笼罩着。她担心这样下去,曾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还会在新公司重演。那么,她与“大哥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我是经朋友介绍到这个国企公司的。不久,我就接手了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可以说我为此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我最终为公司拿回了4500万元收入时,心里感觉比我自己挣4500万元还高兴哩。
“当时,我没有因为公司没给我资金回报而不高兴。作为另一种奖励,我还是感谢公司给我提供新的机会,让我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当时公司正要注册一个新的文化公司,让我去主持这项工作。可因为这个公司注册时比较仓促,也没确定做什么项目,后来几经考察,确定做便利店,朝这个方向发展。
这时,我在经营项目上和老板有了很大分歧,可我又无法说服他改变观点。他是老板,有说了算的权力,我只能按照他的思路去做,结果公司不但没盈利,反而亏本了。这可好,老板一下子变脸了,他对我的工作完全不认同了。
“其实,这个项目是他决策的,我只是按照他的决策去做,因为没达到预期效果,他就认为是我在做赔钱的事,我受不了这个压力,心里就特别难受。而老板根本不考虑我前面的业绩,不考虑我对公司曾作出的贡献,只认为我没把这件事情做好……”
李岚还记得,当初公司老板赏识她的时候曾经对她说过的一些话:“有一次,我们跟一个客户吃完饭回来,老板在车里给我讲,公司准备怎么怎么发展,你哪方面能力都强,谁谁有什么问题,谁谁又不适合。当时这比较私密的谈话,让我觉得他是非常认可我的。而且他这人长得高大,气质也好,让人很放心,就像大哥哥一样。可是到后来我觉得,让我那么相信的一个人却是一个伪君子,我非常失落。有一段时间,我一想起这种经历,心理就显得很灰暗,常常一个人流泪……”
遭受这次打击后,李岚又到了一个新公司,但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以前争强好胜的锐气了。她内心滋生出一种畏惧感,总觉得不知道现在的老板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猜疑心,很多事做起来就不能放手干了。
心理探测
职场陷阱与职场教训
在当今社会,像李岚遇到这样的老板是否还有?有多少?
北京著名心理专家杨凤池教授,在解析这一案例时,先向李岚出示了一份最新调查:央视记者在一家企业对80名员工调查采访,有43名员工表示,自己或亲朋好友曾遇到老板“过河拆桥”的情况,占总数的53.73%。有79名员工表示对这种老板十分反感。
接下来,在央视《心理访谈》演播室,他又拿出一部电视剧录像在现场播放。于是,李岚又看到这样的镜头:
老板:你先拿着这几百块钱。
小方:不不不。
老板:这是你的月工资,以后咱公司生意好了我再给你涨,你可是元老啊!
小方:你不是说每年给我10%的分红吗?
老板:我什么时候说过每年给你10%的分红?
小方:在我们家说的呀!你在这儿也说过。咱们拿下第一份活的时候,你还拿出一瓶酒和我一块儿庆贺。
老板:对对,你看看我这个脑子,你确实是元老,嗯,元老。你看咱公司,不到一年我给你加薪了是不是?这在咱公司是破例的。
小方:那10%的分红呢?
老板:不能签!
小方:为什么?
老板:你以为你是元老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怎么着?来了一年就想要房了?想干你就留下来干,不干立即走人。
看完这个片断,李岚马上认为这样的职场陷阱,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心理专家顺水推舟提出:“假如你能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本书,你会给这本书起一个什么名字?”李岚说:“我不认为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如有人对这段经历感兴趣,写成小说或报告文学,我觉得题目应该叫《职场规则》。因为我有一些朋友,可能也遇到类似的事。如果要把自己的愤怒表现出来的话,我想到一个名字,就是《从大哥哥到伪君子》。”
专家接着问:“如果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有人写这本书,你倾向于把它命名成什么?”李岚说:“就叫《职场教训》,或者更希望叫《走出阴影》。”
让李岚为同一本书取四个不同的书名,心理专家其实是想从几个不同侧面找到其心理活动的路径。当她以一种客观的态度,而不是亲历者去讲故事,她就说叫《职场规则》或《职场教训》。而这实际上并没有把这本书所包含的不满、怨恨、委屈等情绪带出来。那么,她说《从大哥哥到伪君子》的时候,好像比较高兴,这名字符合她的内心反映,然而她自己也深陷在这故事里。但只是稍微抽离出一点情绪,把写这本书看成是另一个人的事,再让她命名时,她起的名字又变成《走出阴影》了。不同的书名反映不同的心理情绪。
专家认为,她和“大哥哥”的这本书其实没写完,她今天到这儿来,就是希望自己能写出怎样走出“大哥哥”陷阱的。
刚才的调查说明,有不少人遇到“过河拆桥”的老板,他们的感觉也与李岚相似。但李岚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被伤害感呢?这不免要说起她与老板的关系。
专家支招
公司不是家庭,老板不是家长
专家了解到,李岚确实有一个哥哥,而且兄妹关系很好。由此专家分析说,为什么她对老板有大哥哥的亲切感?在重人情的中国人心目中,单位就像家一样,很多时候,单位老板不仅要关心职工的工作,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家庭。作为领导,他(她)这样对下属员工是无可非议的。所以人们经常会说,我们单位里的领导,男的就像老大哥一样,女的就像老大姐一样。当然把他(她)当作自己的哥哥、姐姐,并不意味他(她)就是自己的亲哥哥、亲姐姐。
问题是,李岚当真有一个瞬间,把老板当成自己的亲哥哥了。试想她为哥哥做事情的时候,会想到回报吗?应该不会。那原来那个领导,前面为他做事的时候李岚没要求回报,到后来又要求回报了,而且要回报的愿望那么强烈,这是为什么?因为领导即“哥哥”的角色变了,就剩下领导了。这时候她突然意识到这不是我哥哥,是领导。当她想要从领导那儿得到的回报是零的时候,她就有了被骗、被诈、被一脚踢开的感觉了。
专家认为,现在有很多企业,主张在企业里员工像一家人一样。领导给下属家人般的关怀,大家是不会反对的。一个团队、一个单位、一个公司的领导和群众就像一家人,领导像家长,群众就像家庭中的成员一样,这种和谐的氛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领导不能把自己想象成我就是这个单位的家长,而实行家长制。那样领导和管理这种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老板、领导,是不会把这个企业或单位搞好的。
可以说,一个企业、公司或单位像一个大家庭那样温暖,但如果这个家庭里的普通员工都把自己当成家庭成员,拿领导当家长对待的话,作为其成员也不会心情舒畅。一定要清楚,这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事实。事实是人家是我们的领导,我们要做出一流的工作,领导才会满意;仅仅靠我们是领导的亲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再深一层,即便我们真是兄弟,也不是你哥哥的东西你就可以无偿地拿来,你也不是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无偿地奉献给哥哥。亲兄弟姐妹之间也得有一个适当的人际距离,有每一个个体的边界。
从李岚的个案中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做事情的时候,要对自己的感情和职业有所区分,掌握一个适当的尺度。简单说,老板就是老板,员工就是员工。他对你再好,也不能把他当成亲哥哥。专家告诉李岚,理解这一点,对她今后的工作有帮助,也希望她以后用行动写一本自己的书,写一本走出“大哥哥”陷阱的人生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