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起,上海市民无需再为修鞋、修伞等琐事而四处寻觅了:上海将出台《城市设摊导则》,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见今日本报A11版)
在城市的管理中,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不是制定标准,然后“一刀切”地执行那么简单。在城市未能为所有人完全解决生存和生活问题之前,管理者应该对那些在法律和习俗框架内,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命运的人保持应有的尊重和宽容,哪怕他们的行为让城市的外观形象因此而受损,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构成了社会的完整,社会应该是他们的生存空间。这种尊重和宽容就是“执政善意”,它秉持的理念就是:民生重于形象。
此次上海市市容管理的“执政善意”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理念在闪耀:在管理者的价值判断中,那些商贩及其家庭的生计比缺乏民生气息的整洁马路更重要,那些因商贩服务而生活便利的居民利益比缺乏人文关怀的空洞形象更重要。一个城市能够以光鲜的外表展现固然重要,但是其所有的形象都应该站立在民生幸福的基础上。所以,“执政善意”追求的是民生的幸福,追求的是民生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管理中以民为本的“执政善意”并不意味着袖手旁观,这样的不作为的善意其实是一种懒政,其纵容的结果必然导致其他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善意的范围不能超过现有的法律和制度,善意的结果不能造成他人的不便和社会道德的滑坡。比如,在此次治理中,上海虽然允许了马路商贩的存在,但是对于影响交通、算命占卦和夜排档等无证摊贩则坚决取缔。这种疏而又导的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管理。
既然已跻身世界大都市圈的上海都能允许马路摊点存在,其他城市是否应该向上海看齐、学习在城市管理中保持“执政善意”呢?我们期待着看到这样的“跟风”,因为其蕴含的趋向是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其追求的目标是社会的和谐进步。
□ 李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