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总是问我什么是‘潜规则’,我真的没法回答,我能够跟他说‘这其实就是说大人们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而且暗中还有不可告人的交易’吗?”在北京某公司担任领导的王俊先生对记者诉苦说,“但我无法跟孩子否认这一现象,他毕竟生活在一个‘潜规则’存在的社会之中,迟早会知道事实。”
“潜规则”现象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一些在京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指出,形形色色的“潜规则”与招招摇摇的“富豪榜”、社会流行的“恶俗风”等,构成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三大暗伤,必须加以警惕。
潜规则——
对腐败及社会不端行为的群体性默认和沿袭
2006年11月,演员张钰向媒体表示,“用性换戏份”是娱乐圈的“潜规则”,只是大家没说出来,并表示自己宁愿离开娱乐圈也要“揭露黑幕”。
消息一出,社会上沸沸扬扬,抛开事件本身的是非不论,“潜规则”一词却因其陡然间成为当年的热点词汇,并在如今资讯发达的时代波及到上学的孩子都充闻于耳。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无数的蕴含着腐败、堕落以及种种社会不端行为的“潜规则”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学校不准乱收费,但是迫于无奈的“自愿捐助”不在此列;
——医生不准收红包,但是患者家属不送红包是不能安心把亲人送进手术室的;
——警察办案、法官判案是不能收钱的,但当事人去报案、去诉讼,尤其是经济类案件,不托人、不打点警察、法官心里是不会踏实的;
——工程说是公开公正招标的,但真想拿下项目的,谁敢真的坐在家里等结果而不去各显神通,影响或者干脆“攻下”招标负责人?
——按照劳动法,打工是要和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但哪个农民工敢抖搂着法律规定要求签合同?
全国政协委员温克刚认为,无处不在的“潜规则”对社会最大的伤害是造成社会上对腐败及种种社会不端行为的群体性默认和沿袭,“说‘潜规则’是腐败的温床一定不为过!如果人们都按‘潜规则’去办事、做人,一切摆在明面上的规章、制度、秩序就成了摆设,这对建设和谐社会贻害无穷。”
富豪榜——
新“拜金主义”的助推剂和对诚实劳动的讽刺
不久前,胡润百富公司发布了《2007至上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调查》,这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富豪榜”上赫赫有名的中国的富豪们在赚钱之余正逐渐学会“享受”生活,对国际顶极品牌的拥有和追求已经对于他们“日常化”了。
而在2006年,一个本来默默无闻的名字登上了无数媒介的版面、画面。这个叫施正荣的人的“蹿红”,是因为他随着他的一家公司在美国上市后一夜之间拥有了超过14亿美元的财富而被人们捧上了所谓中国“富豪榜”的首位。
“富豪榜”,这个在几年前对于中国人还很陌生的名字,伴随着胡润的百富榜、福布斯的富豪榜等形形色色的财富排行榜日益在中国的走红,竟已成为街头巷尾的寒暄开场白。“富豪榜”的招摇过市以及诸多媒体对在“榜”上的富豪的优越生活、发家史不知疲倦的渲染,其引发的诸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全国人大代表黄泰康指出,应该看到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观正在受到令人不安的影响,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新“拜金主义”的盛行,一个人是否成功、优秀的衡量标准似乎只剩下了“有没有钱”这一点,人们追逐的目标、学习的榜样也逐渐聚焦到那些所谓“富豪”们的身上。
黄泰康说,表面上看“富豪榜”仅仅是一个排名榜,但它确实暗示人们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个人获得金钱的多少上,尤其是现在中国富豪是过度倾向个人享受而鄙视社会公益这种不良的社会形象,它的渲染和招摇是对诚实劳动的一种歪曲和讽刺,毕竟一个健康、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应该是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价值而不是个人财富的暴增。
恶俗风——
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想道德的流失
前一段时间,某些“超女”依靠在一些低俗杂志上刊登暴露性照片而搅得社会上沸沸扬扬。有社会学家指出,这类事件在社会陷入一种恶俗风潮的情势下不过是“毛毛雨”,炒作“名人”隐私、网络裸聊、“恶搞文化”等,如今已经成为某些人的“流行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方廷钰痛斥“恶俗风”是一种精神“毒药”,他指出,一个民族是需要幽默和笑声的,但必须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文化内涵,“现在什么都可以拿来‘娱乐’一下,什么都可以毫无禁忌地随意歪曲、取笑,很多的‘娱乐’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传统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哪里去了?中国人最基本的正义感和道德观哪里去了?时间久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被毒害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就在恶俗风流行的同时,一些带有愚昧、鄙俗内容的旧陋习也死灰复燃,比如赌博盛行、大肆铺张的红白喜事、“鬼节”在大马路上烧纸钱等,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全国政协委员莫德格玛忧心忡忡地呼吁,恶俗的泛滥不仅会使人们忘记善恶美丑的区分,文化失去生命力,更有可能动摇一个民族基本的道德标准和审美情操。以明善恶、分美丑为基本内容的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一旦扭曲和流失,我们是无从谈起建设和谐社会的。
(据新华社电)
(两会新华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