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张乐)“同病不同价,能差300倍;问诊不细致,上来就化验;程序不规范,盲目开处方;不问诊开药,属违规行为;狂草写处方,中西药同开;治普通感冒,问诊多科室;导诊不完善,找医生费劲;医药品价格,多高于药店;医院化验单,各家不互认;节假日看病,比平时更难。”
这个名为《医疗服务“十宗罪”》的顺口溜,源自2006年9月至11月中国消协联合辽宁、陕西等11个省市消协组织的一次医疗服务消费调查。
“医疗服务的‘十宗罪’无一不是行医行为不规范造成的。”身处医疗卫生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说,这个顺口溜形象地揭示了目前我国医疗界普遍存在的弊端,大大加剧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出现。陈海啸认为,除了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外,造成行医行为不规范的原因还有很多。各地生活就医习惯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医务人员知识技术水准良莠不齐,加上医学本身存在的同病异治现象……这些都在客观上导致了行医行为不规范现象的存在,加上近年来各种市场需求的推动,医疗行为监管不力,医院过度讲求经济效益,更进一步加剧了行医不规范行为的产生。
如何减少并杜绝上述“十宗罪”,让百姓尽量少花钱看好病?陈海啸代表认为,除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从医道德,规范医院的发展方向、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家等措施外,最重要的是率先制定一个作为行医治病标准的疾病诊疗指南。“众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它是规范一个国家行医行为的前提。”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急切需要这样一套具有一定法理作用的临床指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