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3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情圣”末路(十五)
“情圣”末路
我和李敖(二)
洛阳新闻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3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情圣”末路(十五)
文/旷 野
  风流汉子养猪忙

  在回村的路上,高旭仍像过去他征服两姐妹时一样,摆出一副成功男士做事顶天立地的姿态,微笑着把一串钥匙递到张丽的手上。

  张丽很惊讶:“旭哥,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终于有自己的家了!”高旭自豪地说:“你父母的房产,我花4万块钱买了下来!”在沈阳见过大世面的张丽,对乡下那两间破土房根本不屑一顾,倒是对高旭给她父母一大笔钱有些心疼。

  高旭继续按照“戏”的需要“走”台词——她父母把房子卖给高旭以后,就去东港市一个叫“海洋红”的渔村打工了,说是要开创一番新的事业。临走时,他们还再三叮嘱高旭,一定要好好地对待张丽。

  张丽的脸上飞起幸福的红云,她把头靠在高旭的肩膀上。回到村里后,她按照以往的村俗,挨家挨户串亲戚、送礼品,于是,张波和妻子去“海洋红”打工的消息,通过亲闺女的口就在村民中间渐渐传开了。

  说来也巧,不久,张丽的舅舅从东港市打工回到村子里,说他2月中旬的一天,在东港市的长途客运站上,看到一对中年夫妇的背影很像张波夫妇。由于车马上要开了,他也没有过去打个招呼。这本是个认错了人的意外,却被高旭当成了可以旁证的神来之笔。于是,村里无人不信——张波夫妇卖了房子,到外面“闯世界”去了。

  10天以后,高旭又专程去了一趟东港市,他模仿张波的口音,给高坎子村的小卖部打了一个电话。“张波”让接电话的人转告张丽、高旭、张萍和村里的亲友们,说他们在“海洋红”和别人合伙承包了一条大船,靠出海打鱼谋生,让家里人和亲戚们放心。大家听到传达之后,信以为真。

  4月初,张丽又去沈阳打工。血案在身的高旭无心再回城里,而是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一个人种了十几亩玉米、养了40多只鸡和6头小猪。

  1999年10月,小猪变成了大肥猪,最肥的足有300多斤,高旭准备杀一头猪尝一尝,可一个人如何吃得了呢?他想到了恨铁不成钢的母亲,便给老人家打了一个电话,让她来品尝由儿子亲手喂养大的“绿色食品”!母亲一听,哭着骂高旭:“你这个混蛋东西,哪儿风流去了,你还有脸……”

  10月2日,高旭的大弟弟开着一辆奔驰轿车,载着母亲和14岁的儿子高涛来了。母亲和弟弟此行的主要目的还是劝高旭回本溪。但无论是母亲劝还是弟弟劝,高旭都没有动心。除了别的原因,他知道地窖里的那两个冤魂是不会让他这么轻松地离开的,因此,他必须先把“后事”处理好再说。

  住了5天,母亲和高涛坐着大弟弟的车失望而回。

  昔日风流倜傥的院长、老板在乡下当农民,可那些女人们却并没有忘记他。一天黄昏,高旭正背着一捆一人多高的干柴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远远地看到院门前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梳着利落的短发,身边还站着一个6岁左右的小女孩。当高旭走近时,她转过身来,高旭一下子愣住了:原来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吴旭,那个女孩,是他们的女儿高菲。

  吴旭好像不认识高旭了,吃惊地上下打量着这个让她险些变疯了的男人。她仍然年轻、漂亮、时尚,而高旭呢,则是一身破烂,与山里的穷困潦倒的山民没有什么两样。吴旭进屋后,见屋里凌乱、肮脏、寒酸,不禁叹了一口气,脱下外衣就开始收拾卫生。夜里,躺在火炕上,她劝高旭和她们娘俩一块儿回本溪。高旭摇摇头,表示自己不能离开这里。

  吴旭又说,要么把小菲送回本溪,她留下来陪高旭。高旭硬着心肠摇头:“镜子破碎了,就不要重新再圆!”

  娘俩住了一个月,高旭还是把她们送走了。

  日子流水一样,慢慢地,村子里有人遇到高旭开始问了:“张波这家伙怎么啦?这么长时间也没有一点啥消息?”

  高旭心里一惊:这么下去,张波夫妇死在他手里的事终会暴露。

  1999年初冬的一天,长白山脉飘起了漫天的鹅毛大雪,高旭专程赶往东港市,在一个公用电话亭里,他捏着嗓子又给村子里的小卖部打了一个电话……

  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 拒绝转载)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