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当前要大力加强学校的节约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既要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懂得资源不可再生,需要“厉行节约”。
“节约和环保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小学生抓起。必须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形成一个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思想观念体系,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王萍委员说。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当前许多浪费现象、浪费行为究其根本,大都是因为缺乏节约意识,“地大物博”的概念使不少人从小就缺乏资源的危机感。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树立公民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养成节约和环保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徐一鸣委员说:“厉行节约不是因为贫穷,因贫穷而节约不过是权宜之计,我们要让节约成为一种品质、精神、教养甚至时尚的象征。”
蒋承菘代表用数据分析了我国的资源现状,他说:“我们现在人均耕地4亩左右,仅为加拿大的1/18,印度的1/2,全国已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不到联合国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而且我国耕地的候补资源紧缺,可开发的耕地资源还不到1亿亩。这使今后经济建设中土地资源的约束矛盾将日益突出。”
王国正代表说:“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但工农业浪费水现象却非常严重。不少农村浇地还是大水漫灌,全国农业用水利用率只有45%,这意味着每立方米水有一半以上白白耗掉。”
“我国当前节约的潜力还很大,一定要依靠科学技术推进节约资源工作。”陈川平代表说。
平淑华委员强调,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单位和社会团体应该对国民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进行指导。徐一鸣委员建议,应特别重视学生节约意识、节能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各级学校教育体系中,组织专家为学校提供指导,对教师进行培训,依托相关的企业建立资源节约的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