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杨文静
在2月27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生产满足欧III标准汽油组分并增产丙烯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及人员是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和催化裂化技术专家郝希仁。
科技进步奖侧重于奖励能够提高行业水平和百姓生活的项目。郝希仁参与的这个项目就是要解决一个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很重要的问题:汽油污染。据有关部门测算,城市的机动车尾气约占大气污染物总排放量的50%,汽油里的烯烃含量越高,汽油燃烧后排放的废气所造成的污染就越严重。郝希仁研究的这个项目,就是要减少汽油中烯烃的含量。
这个“老头儿”不简单
第一次见到郝希仁,只觉得他是个和蔼、开朗的“老头儿”。聊过之后才发现,这个“老头儿”不简单。他那光亮的脑门儿里藏满了前沿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社会信息和先进的理念,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郝希仁1942年生于山西省大同市。1970年至今,他一直从事催化裂化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用他的话说就是:“38年就干了一样工作。”郝希仁参加过多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发,成为国家建设部第5批的27位“国家设计大师”之一。
科技成果让百姓受益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炼油行业面临的成品油质量升级压力日益增大。汽油里的烯烃含量越高,燃烧汽油排放的废气所造成的光学污染就越严重,因此,减少汽油里的烯烃含量,使汽车尾气排放达到欧III标准,成了郝希仁的攻关项目。
从2000年开始,郝希仁作为攻关组主要成员,参与开发了降低汽油烯烃的汽油升级催化裂化工程技术。2002年,首次采用该技术的催化装置生产出了清洁汽油组分,为汽油低成本升级奠定了基础。
丙烯是一种价格较高的基础化工原料,如果能在减少汽油中烯烃含量的同时提高丙烯产量,郝希仁和伙伴们瞄准这一目标继续攻关,2003年,实现了“汽油升级-增产丙烯”技术的成功应用,该项技术目前已在全国推广。就是这项技术,获得了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少露脸少出声 才能安心搞研究
郝希仁说:“我很幸运,遇到一位好老师、一批重用我的领导和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同事,还有认真好学的后生……这么多机缘巧合才使我干成了这件事情。所以,不能把功劳都记在我一个人的头上,缺了谁都不行!”
郝希仁认为,搞研究必须保持非常平静的心态:“心不静,杂念丛生,就啥也做不好了。尽量少露脸,尽量少出声,才能平平静静做自己的事情。”
王伟,郝希仁的学生,获奖名单里有他的名字。他曾经差点离开催化组去搞管理,王伟记得当时老师对他说:“年轻人搞技术要厚积薄发,坚持做下去,在技术上就能有更大的收获。”王伟很庆幸自己当初听了老师的教诲。
尽管已经退休,郝希仁仍然奋战在我国石化工程建设的一线,主持着阿尔及利亚等10多个催化裂化新建及改造项目的设计工作,致力于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催化裂化技术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