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5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老翁昏倒路旁 医院紧急手术
妯娌村里的兄弟情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7 年 3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孟津县平乐镇妯娌村古时因妯娌俩互帮互爱成佳话,妯娌村便由此得名;而今,该村
妯娌村里的兄弟情
擦脸
做饭
喂饭
剪胡子

锻炼身体

  ■杨海彤 胡烨晔 朱晓玲/文 陈占举/图

  2005年冬的一天,于贯军照例天不明就来到了弟弟于贤通家,他要给卧床不起的弟弟做饭。

  打开房门,于贯军的头“轰”的一下涨大了,弟弟赤条条地躺在地下。由于弟弟体态高大,于贯军直着嗓子喊来了街坊四邻,才把弟弟抬到了床上。

  这时,住在附近的大哥于北通也闻讯赶到。看到弟弟于贤通冻得全身青紫,他二话没说,脱光衣服上床,把弟弟抱到了怀中。于贯军见状,也跟着脱光了衣服,两个哥哥一前一后把弟弟夹在中间,用他们炙热的体温,温暖着弟弟冰凉的身体……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几个邻居含着热泪,看着眼前这感人的一幕。一个小时后,已经冻僵的于贤通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上面的叙述并非来自影视作品,而是现实中真实的一幕。这事儿发生在孟津县平乐镇妯娌村。

  兄弟不输妯娌

  “我们是妯娌村的,我们村由于古时两个妯娌互帮互爱而得名,现在,我们村又有了三个哥哥照顾卧病在床的弟弟的事情,我们觉得,这兄弟4人的感情不输给古时的两个妯娌,你们能来看看吗?”

  这是妯娌村一位姓郑的村民的电话。妯娌村原在孟津县煤窑乡(现孟津县黄鹿山乡),1997年,由于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该村整体迁移到了现在的平乐镇。据《孟津县志》记载,元末明初的时候,由于战乱,一个村子只剩下了杨家的两个媳妇——乔氏、李氏妯娌俩,膝下还有几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这妯娌两人互帮互爱,不仅将几个孩子抚养成人,而且收留了许多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人,村子重新兴隆起来。乔氏、李氏后来相继去世,按照她们的遗嘱,村里人将她俩合葬于一处,村子从此得名妯娌村。1997年移民时,村里每个姓氏的老坟均留在了原籍,村民们唯独将“妯娌坟”迁移到了新村,并且埋在了新村的村子正中,“妯娌坟”上,还竖了高高大大的一块碑,以此纪念数百年前的两个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妯娌”两字在当地村民心中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

  而今,妯娌村的村民郑先生拿村里的兄弟4人和数百年前的妯娌相比,他们中间真的有一比吗?

  实在的于氏兄弟

  于贯军是妯娌小学的教师。找到他时,他表示很难接受我们的采访,他说照顾弟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有啥值得说?同时,自己的教学任务很重,课余时间还有弟弟的那一摊子事,实在腾不出空来。

  我们寻找大哥于北通时得知,于北通已是60岁的人了,本身身体就不好,加之要伺候弟弟,积劳成疾,前几天到在外地工作的孩子那里看病去了。转而找到老三于正泉,但从于正泉那里半天问不出一句话来,问急了他说:“我就是跟着两个哥哥招呼招呼老四,事儿都是俩哥干的。”

  无奈,转了一圈我们只好又找于贯军。后来通过村干部、学校领导做工作,学校又给调了课,于贯军才勉强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

  几个哥哥都觉得欠弟弟的

  于氏兄弟4人,三个当哥哥的都觉得欠四弟于贤通一笔债,因为弟弟一直没有结婚成家。

  1988年,于氏兄弟的父母都离开了人世。其时,三个哥哥都已成家,只有老四于贤通还是只身一人,给弟弟成个家是摆在三个哥哥面前的首要任务。

  要论条件,给于贤通找对象也不是啥难事,于贤通1.8米的身高,相貌堂堂,家里的条件在当地也算可以,但问题出在于贤通的性格上。于贤通自小性格孤僻、少言寡语,遇到啥事又爱钻牛角尖,所以介绍一个谈不成,再介绍一个又黄了。一来二去,年龄就慢慢地大了起来。移民搬迁后,新房建起来了,于贤通又被招到县城一家企业当了工人,几个哥哥又四处托人,给于贤通介绍对象。村民们说,那些年几个哥哥给于贤通介绍的对象都有几十个,可于贤通和谁也处不到一块儿,其中还有几个对于贤通各方面的条件都很满意,有人甚至主动住到了他家里,但还是被于贤通撵走了。

  后来,于贤通所在的企业倒闭了,2000年,于贤通又得了精神分裂症,几个哥哥给他找对象成家的心才算死了。从弟弟得精神分裂症起,三个哥哥背上了心债,他们自责没能给弟弟成个家,要不弟弟也许就不会得这个病了。所以,他们几个商议,一定把弟弟照顾好。

  不幸接踵而至

  于贤通的精神分裂症得的很突然,2000年夏天的一天,他突然在街上狂奔乱叫,于贯军几个赶快将弟弟送到了洛阳一家精神病医院。医生告诉他们,这种病能控制,但很难彻底治愈,特别容易反复。

  后来的治疗果如医生所说,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病情有了明显好转,但回到家停一段时间,他又疯疯癫癫的,只好重新住院。就这样反反复复了几年,2004年的时候,于贤通又得了脑髓鞘脱落,这次的后果更严重,医院虽然将他的性命抢救了过来,但他几乎瘫痪在床,吃喝拉撒全要人照顾。

  起初,几个哥哥还希望弟弟能站起来,他们在弟弟的房间和院子里栽上木桩,架起木栏杆,让弟弟时常扶着锻炼一下,但弟弟的病情并没有像他们预料的那样有所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严重,吃喝需要人喂,大小便失禁,身边一刻也离不了人。

  从于贤通得精神分裂症起,他的治疗费用已花了数万元,这些费用,除了于贤通自己原有的不多积蓄外,都是三个哥哥出的。于贯军告诉我们,四弟的治疗费,他们几个向来没有分摊过,都是各自凭各自的条件、凭各自的心,究竟花费了多少,他们从来没算过,但四弟的治疗从来没有因为费用而耽误过。后来四弟卧床不起了,他们三个当哥哥的也没有分过工,谁有空谁就过来做饭,洗刷沾满屎尿的被褥、衣服,这一切都是自觉自愿的。弟弟卧床不起的三年多时间里,他们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走到了今天。

  村里的乡亲这样说

  给我们打电话的村民叫郑春茂,66岁的他头发已经雪白。于北通、于贯军用身体给于贤通取暖的事情虽然已过去一年多了,但老郑现在提起这事儿情绪仍然很激动,说着说着眼眶里就有了泪迹:“活了大半辈子,我多次听说老人用身体给孩子取暖的;孩子用身体给老人取暖,听说得不多;两个哥哥用身体给病中的弟弟取暖,我不光是第一次见,也是头一回听说。那天就在这里,贤通躺在中间,两个哥哥一边一个,用身体暖,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掉泪的……我是入土大半截的人了,能亲眼看到这一幕,不枉来人世间一遭呀!”

  于贤通的隔墙邻居陈大哥对我们说:“贤通遇到这仨哥,是他的造化,换换人家早就没他这人了。像于老师(指于贯军),这些年天天早上5点多过来,比老公鸡打鸣的时间都准,我们家一听见于老师开门的声音,就知道该起来给孩子做饭打发他们上学了。”村里的一群妇女,七嘴八舌地争着说:“于家这仨哥真没啥说,常言说‘久病床前还没孝子’呢,况且人家这还是弟兄们之间。”“这一把屎、一把尿的,一天两天能中,月儿四十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可成年累月过这日子,就是自己的亲老人,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数百年前,乔氏、李氏两妯娌的妯娌情令她们流芳百代;如今,于氏4兄弟的兄弟情感动了乡邻,赢得了人们尊重。人间亲情,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温暖、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线索提供者为郑先生)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