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的最后一天,洛阳的“阎迷”终于等来了他们的偶像——清史专家阎崇年。应市新华书店和洛阳交通广播之邀,在央视《百家讲坛》中以《正说清朝十二帝》而声名大噪的阎崇年来到洛阳。3月31日下午他在市工人俱乐部举行了学术报告会,并于昨日下午在市新华书店进行了签名售书。
73岁高龄的阎崇年是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北京史的他著有《袁崇焕传》、《正说清朝十二帝》、《努尔哈赤传》和《清朝皇帝列传》等30余部著作,并从2004年开始走上《百家讲坛》,历时三年半,共举办了100多次讲座,成为《百家讲坛》“驻坛”时间最久的一位学者。
阎崇年盛赞有着十三朝都城历史的洛阳是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一块瑰宝。谈到自己的“洛阳情缘”,阎崇年十分动情。他说,在“七大古都”中,河南占了3个,其中洛阳的历史更悠久,文化底蕴更深厚。而且,洛阳水席的美味让他记忆犹新,于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他经常夸赞洛阳水席,把洛阳水席“推向了国际”。因此,他希望有机会能在电视上讲解洛阳的历史。
阎崇年先后到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市政府授予他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至今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已在央视十套播出了整整一年。在一年时间里,阎崇年创下了央视十套收视率历史之最,而由他的讲稿整理推出的同名图书在图书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
(记者 宋扬)
3月31日,历史学家阎崇年来到古都洛阳,为洛阳观众作了一场名为“明经读史,感悟人生”的报告,与洛阳观众来了个“零距离”接触。
走下央视《百家讲坛》的阎先生平易近人、语言妙趣横生。已73岁高龄的他作风严谨,十分守时。报告会进行过程中,当主持人代表听众向阎崇年先生提问时,主持人手中的纸掉了一张,阎先生很自然地弯腰帮他拾了起来。观众的目光捕捉到了这个小小的细节,全场掌声雷动!
阎先生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大家为何鼓掌,他表情凝重,也向观众鼓掌致意并深深鞠躬……一个小小的细节,彰显了阎先生的谦谦君子之风。
■天合
阎先生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成功的人少,失败的人多;如意的人少,失意的人多”。成功者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总体来看,就是“四合”,反之失败的人就是“四不合”。
阎先生认为“天合”就是人们要善于“察天时”、“顺天时”,他谈到了自己在“文革”时期的经历。那时候,他既不参加“保皇派”,也不参加“造反派”,而是当起了“逍遥派”,每天到图书馆,坐在板凳上埋头于书本之中。他上午读书,下午还读书,致力于清史研究。“十年磨一剑”,在很多人迷失生活方向的时候,他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用10年的刻苦攻读,写成了一部历史专著《努尔哈赤传》。
阎先生解释,“天时”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当你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你就要好好地利用它。
■地合
“身在其地,必受其利。”
生长在北京的阎崇年当初曾经选择研究先秦历史,但有一位先生忠告他,北京有1000万件清宫档案,有这么便利的条件,为什么选择研究先秦史呢?
正是这个忠告,让阎先生终生致力于清史的研究,他也因此成为誉满天下的清史专家。
■人合
阎先生说,在此前的一次报告会上,有观众问:“人们遇到小人该怎么办?”
阎先生回答了两个字“感谢”。他讲了古代印度的一个故事:王子出征得胜归来,在庆功宴上,他举杯向国王、将军甚至马夫表示感谢。老国王说:“你还要感谢一个人。”王子不解,国王说:“那就是你的敌人,因为有了敌人,你才有了胜利。”
阎先生说,对指出自己观点和书中错误的人,他也是抱着感谢的态度。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信指出他的书中“珍妃”的“珍”字误为“诊”字。得到消息后,阎先生专门送了那名小学生一本自己签名的书。
后来,他还公开悬赏:找出书中一个错误,奖励10元,后来“奖金”升至100元。
■己和
“己和”,就是让自己“心理平衡”。
谈到“心理平衡”,阎先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当年他去山东,在路上遇到一位82岁的老人。阎先生问他的养生之道,老人说:“从不与人计较。”
老人说,当年和自己争工资、争级别、争待遇的人,有两三位在60岁左右就去世了。老人说:“我不和他们争,如今多活了20年,等于多领了20年的工资!”
■践行“四合”观
阎先生说:“对历史,要有敬畏之心。历史,那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先辈用汗水和鲜血凝聚而成的。”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当记者问阎先生是否看清宫戏和河南作家二月河的“大帝”系列小说时,阎先生说:“我很尊敬二月河先生和他的鸿篇巨制,但作为研究历史的人,我实在没有时间去看相关的文艺作品。”他说,历史研究和文艺作品有本质的不同,但对文艺作品,他希望作者能做到“大事实,小事虚”。
阎先生的观众很多,单说给他写信的观众,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年龄最大的有90岁。他的观众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因此他在准备讲座的过程中,考虑到观众的需求,讲座内容深入浅出、语言妙趣横生,因此受到大众的追捧。这也就是他成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驻坛时间最长(三年半)、观众最多的主讲人的原因。
当天的报告会座无虚席,绝不亚于一场明星演唱会。在报告会上,人们时而掌声不断,时而凝神静听,因为阎先生展示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他独特的“阎氏嗓音”、绝佳的口才和渊博的学识,更有智者的风采和仁厚长者的人文关怀,他正是用自己的现场表现,在践行自己的“四合”观。
当阎先生结束报告时,全场观众起立,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而阎先生则用一次次的鞠躬,向洛阳人表示感谢……
(本报记者 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