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人员在培育牡丹新品种。 |
|
事件影响:从牡丹栽培演化过程伊始,洛阳就与牡丹栽培结下了不解之缘。1983年,随着第一届洛阳牡丹花会的成功举办,我市成立了全国首家牡丹研究所。第二年,经国家城乡建设部批准,在该所的基础上,中国洛阳牡丹科研中心又宣告成立。依托科技的力量,洛阳牡丹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洛龙区安乐镇的洛阳牡丹研究所,只见偌大的苗圃里绿意盎然,一株株牡丹枝繁叶茂、花蕾初成,科研人员正蹲在花丛中观察牡丹的长势。谈起洛阳当初成立牡丹研究所的背景以及它的发展状况,他们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洛阳栽培牡丹历史悠久,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到了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洛阳牡丹进入了非常凄惨的境地,品种仅剩50余个,种植量更是少得可怜。新中国成立后,洛阳牡丹逐渐恢复,特别是1959年10月周恩来总理来洛视察涧西工业区,其间作出“牡丹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要赶快抢救”的指示后,洛阳牡丹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过收集、整理传统品种,开展新品种选育,1962年,洛阳牡丹品种达到105个。
1983年4月,第一届洛阳牡丹花会成功举办,为了把牡丹花会办得更好,1983年12月底,市政府决定成立牡丹专业研究机构——洛阳市牡丹研究所。随后,经国家城乡建设部批准,在该所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中国洛阳牡丹科研中心。
1984年至1991年,洛阳牡丹研究所组织人员远涉多个省市的边远山区,利用7年时间,完成了对中国牡丹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搜集牡丹栽培品种近300个,建起了牡丹种质资源圃。
1986年至今,该所不断加强牡丹新品种培育及育种技术研究,通过人工定向杂交和自然杂交相结合的手法,培育出“花帝”、“红阳”、“金缕红楼”、“雪映朝霞”等30余个牡丹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牡丹花色艳丽,花枝颀长硬挺,花量大而且开花勤,观赏性强,许多还适宜切花、盆栽,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这些年来,以洛阳牡丹研究所为龙头,我市的高等院校、园林单位等协同攻关,牡丹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已使我市的牡丹研究进入了基础理论、高新技术实用性开发研究的新阶段,为洛阳牡丹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仅拿牡丹品种这一项来说,我市目前已超过千种。 (记者 陈运团 /文 见习记者 李卫超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