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上小学四年级。
清楚地记得,张老师进到班里的第一句话是:“今天,我要挑几个听话的学生去洛阳看牡丹。谁想去谁举手!”
我!我!我!教室里顿时像开了锅,同学们高举着胳膊,前排的把手都伸到老师鼻子下了。
老师开始点名了:杏丽,亚利……最后还有我。
点了十来个人,张老师说:“你们快去村口,不要回家,马路上有车等。”
村口停着一辆大客车,满满一车人,窖萝卜似的。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平时谁去过市里?也就我,上一年级时出湿疹,姐姐骑车带我去市里看过两次病。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问我,远吗?我说不太远,一会儿会过一条铁路,汽车要从铁路上穿过。大家睁大眼,走呀走,最后也没看到铁路,于是,便说我吹牛。我也纳闷:铁路怎么不见了呢?
汽车把我们拉到王城公园,带队老师让我们排成一队跟着他走。公园里的牡丹正开得热闹,大胡红、首案红、葛巾紫……看花了眼。虽说生在牡丹之乡,以前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牡丹,见的多的,是被面上的牡丹——村里谁结婚了,陪送许多床被子,花花绿绿的被面上,多是牡丹。但这活色生香的牡丹还是第一次见。
老师带了个相机,我们每三四个人为一组,自由组合,他来照。我和杏丽、亚利、红菊是一组。太阳光照得我睁不开眼,在“咔嚓“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眨了一下眼。
看完花,我们坐在游廊下看人,看穿着花裙子或者瘦裤子的城里人。
中午,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一块面包,渴了,就着自来水管灌几口。老师交待说,回家后,每人交8毛钱。
8毛钱,包括门票、车费、面包等,是那次春游所有的花销。
过了一周,照片出来了,大家都觉得不理想,我闭着眼,亚利嘟着嘴,杏丽的头发乱蓬蓬的。牡丹花照得不少,可惜的是,还照了许多不相干的人,大家都很遗憾。最后,还是亚利聪明,她说:“照了别人才好哩。你想呀,又不是咱们几个人在看,大家都看,才有气氛。”我们一想,也对。
那张照片,早不知丢哪儿去了。多年后,掐指一算,才知道,原来,那是第一届牡丹花会,我竟糊里糊涂地参加了,真是荣幸! 梁 凌
本版摄影:侯建平 李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