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学生(右)在当地学生家里学包饺子。 |
|
见习记者 杨文静/文 记者 赵朝军/图
核心提示:前不久,一群香港中学生来到了洛宁县,和当地中学生“1+1”结对生活了5天。来自迥然不同的环境,主、客双方都在好奇地打量着对方,他们的想法有时候会“打架”,有时候则会有天然的默契……对于两地的孩子来说,这都是一场特殊的“旅行”,他们从中获益良多。
十几个香港孩子“光临”洛宁
4月8日晚上9点46分,一辆大巴停在洛宁县新华园酒店门口,从车上走下十几个孩子,他们大多说着粤语,让人感觉既新鲜又陌生。
这些孩子是香港裘锦秋中学的学生,他们是在香港烛光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下进行“河南国情体验之旅”的。此行的目的是体验香港与内地社会制度的差异,激发爱国热情;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内地经济建设的相对滞后,增强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体验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激发学习热情;体验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中华同胞的善良、热情和淳朴。
根据行程安排,这群香港中学生将和洛宁县第一实验中学的学生结成“1+1”对子,并住进他们家里,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学、同游乐。
为了接待好这批香港中学生,好客的洛宁学生家庭做了大量准备。洛宁第一实验中学的阴昊的家里人为了让入住的香港同学吃好饭,专门让一个在饭店作厨师的亲戚请假过来掌勺。主人殷殷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温文尔雅的小客人
从4月8日晚上到4月12日,记者和这些香港中学生一起相处,他们时尚、懂礼貌、讲卫生、团结互助,让人印象深刻。
时尚既入眼可见,也能让人内心感受得到。用洛宁孩子的话说,“女生都很漂亮,男生都很帅”。女孩子大多长发披肩,有的还烫了卷发,她们每天换不一样的衣服,她们的衣服平均在15件以上,但是都不贵,大多数40元港币左右一件,最便宜的衣服有10元一件的。另外,这些香港学生普遍使用数码产品,思维理念也很前卫,和他们在一起,有时候你不会觉得他们只是不到16岁的孩子,而更像内地的大学生。
语言时尚和他们熟悉英语有关,记者曾经为了跟婷婷解释这里的人们多么欢迎他们,就说“大家把你们当作钻石一样”,她便恍然大悟:“啊!VIP啊!”
这些学生虽然生活在国际大都市,但他们自信而不傲慢,热情开朗讨人喜欢,“礼貌”二字更是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得到全面诠释。
洛宁学生李逸,本打算趁这次交流机会向香港同学学习粤语。但是到最后,她只学会了“对不起”和“谢谢你”。为什么会这样呢?她说:“因为这两句他们说得最多。”
4月9日中午,在洛宁学生张弋家吃饭的时候,记者忍不住问香港女孩文意:“难道你对爸爸妈妈也说‘谢谢’吗?”她居然很自然地点头,说:“是呀,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要感恩呀。”
讲卫生是香港学生给我们的第二个印象深刻的特点。香港学生们每天都要洗澡换衣服,女生天天洗她们的长发。他们不仅注重个人卫生,也很注意保持公共卫生。一次组织大家去神灵寨风景区玩,香港中学生呆过的地方,不会留下任何杂物。和他们相比,洛宁学生的差距就出来了。洛宁学生孙干曾顺手将一个喝完的矿泉水瓶子往地上扔,12岁的香港同学庄巳洮立即抓住他的胳膊加以阻止。当时孙干感到很不好意思,脸涨得通红,他说他以后再也不会随便扔东西了,要向香港的同学学习。
团结互助是香港孩子又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拿外出划船来说,当女生划到岸边的时候,岸上的香港男生很体贴地拽住她们的竹竿把她们拉上岸,而同行的当地学生却没表现出这般“绅士”气概。
(下转A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