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条加工车间是侯建军爱去的地方。 |
|
从单干的农民企业家到一村的当家人、带领全村致富的农民企业家,再到全国劳模、负责乡里的新农村建设的乡干部,在10多年的时间里,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原汝阳县罗凹村党支部书记侯建军的人生经历了三级跳,对于这中间的感悟和得失,侯建军告诉记者:“组织上培养个农民劳模不容易,咱不管干什么,都要对得起这个荣誉!”
“冒尖”的农民企业家
罗凹村是位于汝阳县最北端的一个偏僻小村,全村有200多户人家,人均耕地面积也就1亩出头。就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庄,上世纪90年代却出了个能人——侯建军。
由于罗凹村盛产红薯,村民们一直有制作粉条、粉丝的传统,虽说多为自己家吃,但罗凹村的粉条、粉丝却因为晶莹剔透、久煮不糊、柔软可口等特点,在附近一带有很好的口碑。面对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上世纪90年代,侯建军果断出击,迅速将其商品化,自己也很快成为富裕户。侯建军告诉记者,到1996年前后,他的个人财产就达20多万元,这在当时的农村可不是笔小数目!
侯建军的能干和精明也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与信赖。1996年,他成为罗凹村党支部书记。
村支书的“三把火”
侯建军说,从当上村支书那天开始,他心里就非常清楚,大家把他推到这个位置上,就是想让他也像办自家的企业一样,把全村经济给带动起来,所以自感责任重大。
侯建军没有令村里人失望。一开始,他就来了个“新官上任三把火”,火是从村民最熟悉的粉条业烧起的。为了做强村里的粉条业,侯建军到省里请来了农科院的红薯专家,提升红薯的产量和质量;通过《人民日报》、县电视台为村里的粉条大做广告,使该村的粉条很快远销全国十几个省市;在村里的粉条业红红火火之际,侯建军还及时引进了“塑料制粒”等其他工业项目,使村里的工业化水平大大提升。目前,昔日偏僻、荒凉的罗凹村已经成为全县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
从个人到全局
侯建军的努力使村子发生了巨大变化,荣誉接踵而至。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被评为县、市、省、全国劳模。
当上全国劳模后的侯建军,很少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企业上。2006年,他开始任乡党委委员,为此他干脆把自己的企业转让出去,全身心地投入到全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
侯建军告诉记者,对于一名农民来说,如果劳模的荣誉真的给自己带来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它使自己越来越多地从全局角度来考虑问题,进而找到持续前进的动力。
见习记者 张贵坊/文 记者 高山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