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3版:本期重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5·12”,我想对你说
新闻新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5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患者需求更高 护士渴望理解
“5·12”,我想对你说
病房里的护士

病房里的护士

  护士希望得到病人的理解,病人想得到满意的服务。那么,在医疗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患者对护士有怎样的期许?护士又有多少自己的心声?在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分别采访了这两个群体中的代表,才了解到双方原来都有话要说。

  患者有话说:我有自己的护理需求

  你会自选护士吗?病人可以自主选择医生,如今,在很多医院里病人也可以选择护士了。这个人性化的举措患者买账吗?记者采访时发现,大多数患者支持这种做法,但是实行起来会有些难度。“那你会主动选择护士吗?”问题一出,一位30多岁的男患者不假思索地说:“无所谓,没啥选的。”其实,他代表了多数人的观点。很多患者都表示,愿意听从医院的安排,自己选不选都“无所谓”,只有极少数患者说这是自己的权力,自己会慎重选择。但是,当说到选医生时,患者则都表示会或多或少地参与选择,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医生似乎比护士重要得多。

  你会接受护士的帮助吗?这对住院病人显得更重要一些,因为住院病人很多事情不能自理,而家属陪护时间又有限。患者中绝大多数的观点是,会主动向护士提出帮助,如果是比较私密的帮助,则不大愿意主动提出。在提供的各种帮助中,患者最希望得到的是倒水、拿药和聊天谈心,而擦身洗澡则无人选择。这说明,患者比较在意身体的私密性,但对心灵上的沟通不仅不排斥,还有几分期待。一位老大爷说,他在住院时护士总和他交流沟通,最后就像朋友一样,所以出院时他还特意写了首诗送给护士表示感谢。

  你只在意技术水平吗?现在,很多医院不仅注重培养护士的技能,还对服务要求很严格。对于患者,他们大多还是比较在意技术水准的。但记者发现,也有一部分患者很在意护士的态度,认为态度和技术是同等重要的。“我觉得态度好的话,即使技术稍微差点儿,比如输液时扎针有些疼,我都不会太介意。”一位患者说。可见,患者对护士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娴熟的技术,更希望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什么是理想的护理?一般认为,住院是为了看病,细致入微地观察病情比较关键。但是,也有患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位女士说:“其实护士所营造出的舒适温馨的护理氛围很重要,住院更多的时候是在养病,环境好、心情好,对恢复健康更有好处。”也有患者提出,护士不能只是只顾完成自己的工作,以为观察病人身体没啥异常就是大功告成,还要给病人多讲解一些注意事项和疾病常识,这都是必要的知识,也是为病人的长远做打算。

  护士有话说:我们渴望被理解

  “五一”节前,医院的床位比较紧张,河科大一附院的某科室就在走廊上加床,但有些病人不能理解,当护士向其解释时,竟然被这位病人一脚踹了过去。这名女护士已经怀有4个月的身孕,可她并没有和患者计较,而是选择了默默忍受。

  说到这件发生没多久的事时,该院护理部的王朝娟主任显得很无奈。她说,护理工作不仅是技术活儿,也是对从业者心态和包容性的一个巨大考验,护士的很多工作不被理解,甚至被患者辱骂、殴打,如果没有很强的包容意识,心理是很难承受的。

  河科大一附院经常会就自己的护理服务质量在患者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收集上来的问卷当中,存在患者的恶意投诉、歪曲或捏造事实的现象,虽然这是极少数现象,但会让护士受到莫大的委屈。

  曾经听到很多患者抱怨,说护士的服务速度慢,这和护士人手少、平均护理病人多不无关系。现在很多医院在病人多时一个护士需要护理30多位甚至更多的病人,如果患者同时有护理需求确实很难忙得开。“其实护士们都很累很敬业,她们有时忙得连跑步都来不及。”王主任解释说。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刚参加工作时接到的一个电话让她至今难以忘记。那天,有患者打来电话要找医生,没具体说找谁,只是想“随便找一个”咨询一些有关疾病方面的问题。可当患者得知医生恰巧没在时,便要挂电话。这位年轻的护士很热情地说,要问什么可以跟她说,看能不能解答,谁知那位患者生硬地说了句“不用了”,便把电话挂了。这件事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护士很委屈,因为患者总是信任医生而忽略护士。

  王主任说,现在,确实有些患者有认识误区,认为护士只是给医生打下手的,但是,现在随着护士学历层次等的提高,她们也具备了较强的理论水平。而且,疾病往往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其实扮演着一个不亚于医生的重要角色。

  现在,护理工作已经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像护理美学中提到的治疗时怎样避免病人的伤疤,包扎伤口时怎样既稳妥又不失美感等,都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患者在考虑自己感受的同时,也要尽量理解护理工作的不易,双方多沟通、相互包容,也许像有些医院“护士戴钢盔”上班的事就不会再发生了。

  见习记者 董婷婷 通讯员 牛牧青/文 见习记者 崔宏远/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