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提示
今年29岁的黄楠,在北京某公司任部门主管,经与男友四年恋爱后,年前步入婚姻殿堂。可婚后不久,小黄除正常上班外,再不敢轻易出门。她感到只要一出门,丈夫就怀疑自己在外面做的一切,这让她苦恼不已……
1小黄的苦恼:丈夫真是“多疑鬼”?
小黄的丈夫比她大两岁。婚前,他们像大多数爱侣一样,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彼此关爱、呵护,充满爱的温馨。
而现在,小黄真不知道丈夫为何成了“多疑鬼”,连同学聚会、朋友逛街她都要摆手拒绝。
从结婚一开始,她就觉得丈夫跟以前不一样了,往往要求得很多。比如小黄出去玩的时候,他就不停打电话,小黄下班晚了,他也会打电话问。有时候天热,小黄一回家就去浴室洗澡,想凉快凉快,他也会提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好像小黄在外面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把本来很正常的事情也弄得反常了。
有一天,小黄大学时的一个关系特别好的女同学从上海出差来到北京,小黄非常高兴地约同学见面出去玩一玩。当时,她挺激动地给丈夫打电话,说她们很长时间没见面了,今天要晚些时间回家,和同学在外面吃完饭可能会去歌厅唱唱歌。他丈夫接电话时说随你便吧,然后就把电话挂了。
小黄打完电话心里就明白,丈夫肯定对她不满意,她一边与同学吃饭,一边想着早点回家,等吃完饭大家说去唱歌的时候,小黄推辞说家里有事,得赶快回家。
果然,小黄才动身要走,丈夫的电话就追过来了。问:“你在哪儿呢?在什么位置?”小黄说:“我已经坐上公交车在回家的路上了。”
其实,小黄刚要动身走时,想着要比丈夫预算的时间早到家。可是没过几分钟,丈夫的电话就又追过来了。
小黄匆匆赶到家的那一刻,也没什么事,丈夫没再提这件事。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丈夫又和她吵起来了,一直吵到很晚,影响到了邻里的休息。
类似这样的事发生过多次,只要小黄回家晚了,他都会用这种方法与她争吵,虽然不直接说怀疑小黄做了什么事,但他的猜测与怀疑,让小黄感觉到丈夫不信任自己,她很苦恼。
听一个人说可能不全面,在央视《心理访谈》节目现场,心理专家使用专门接通的连线电话。
这样,大家同时也听到了小黄丈夫的说法:“其实,我们根本就没什么矛盾。当然,我们俩在她外出玩的问题上是有一定分歧的。第一,现在社会很复杂,她总爱出去玩,有一定危险。第二,她太爱玩了,出去的次数太多。我觉得结婚后,两个人的心应该更多地放在家里。”
那么,该如何解决小黄与她丈夫之间的冲突呢?
2小黄的困惑:自己成了“多疑鬼”?
在演播现场,北京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教授为小黄准备了测试题板,上面挂有3幅图:第一幅是带阳台的卧室;第二幅是有沙发、有空地的较开阔的客厅;第三幅是一个餐厅。现在假设让小黄选择自己最愿意停留的位置,用一个贴片放到那里。小黄把一个贴片放在了客厅沙发上。
这是为什么?心理专家告诉她,这3幅图代表3个等级,如果小黄把它贴到卧室,说明她对家庭很投入,关注夫妻双方的情感紧密度。现在她贴到客厅的位置,这就很奇怪。因为这位置客人也坐,主人也坐,是一个双重位置。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她的精力有一半在外、一半在内的倾向。
也就是说,小黄可能用一部分精力关注家庭,维护与丈夫的关系;又用一部分精力关注社会认同,维持与群体的关系。她说客厅很舒服,有与人交往的空间;如果选择餐厅,仅表示两个人的婚姻只是吃饭睡觉而已,不是交流情感的地方了。
那么,小黄和丈夫对婚姻的看法,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呢?专家用3个同样的问题,先听取小黄的回答,然后又听取了她丈夫的回答。
小黄:幸福婚姻的第一步,就是不要有过多争吵。为避免争吵,我几乎不怎么出门了。可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忍耐多久,也许很快就会厌倦。
丈夫:我想尽量与她多沟通。不过,我觉得她总是嫌我对她管得多。
实际上,心理专家发现,小黄和她先生的问题,至少在社交上是不对等的。
先生觉得,自己娶了太太了,就要对自己有所约束,尽量多把时间用在家庭上。但他常常回家发现,太太不在家,这就是先生的落差。
这应当不是小黄的丈夫对她的多疑,而是小黄结婚后,应该有个结婚的样子,减少在外面的兴趣。而小黄觉得自己过去就是这样,因为结婚已经减少了很多活动,丈夫还不满意。
两个人的冲突是,一方还不满足,一方觉得已经改变得不能再改了。
听了小黄和她丈夫对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发现他们回答方式尽管不同,期待却是一样的。就是说他们的婚姻是好的,是有前途的。他们的冲突,可能来源于双方对爱理解的层次感不一样。
专家认为,小黄应当理解,先生的要求并不过分。他只是需要你,不是怀疑你。如果他不再爱你了,他也不在乎你去干什么。
小黄也承认,先生实际上是很爱自己的,所以才愿意来要求自己。但以前她一直以为先生是对她不信任,她自己好像成了“多疑鬼”。
其实,婚姻里的夫妻关系,他是你丈夫,他就会对你有要求,当然他不能发展到极端,比如跟踪你,查你所有的交友信息来约束你,甚至谁跟你接触他就骂谁,等等。只要他不这样,那丈夫的所有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们俩是亲密关系。
3专家支招:用“改译”的力量刷出“爱之墙”
专家在访谈中了解到,小黄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女,但从1岁多到就上了全托班。从小黄的童年经历,可以看出她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因为每个人对父母亲的亲密关系的经验,是从小学习得来的,主要是跟妈妈学习来的。那么,一个孩子要建立这种关系,应该是从出生以后到2岁再到5岁,来彻底完成与妈妈从形成依恋到分离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小黄显然没有完全进行。她1岁多就被送到全托班,要面对老师,要试图跟老师建立亲密关系,可老师要管很多孩子,相对来说,她对老师的期待就会减小。如果用一个杯子假设的话,她慢慢地就把这个盛爱的杯子变小了。因为老师只给她那么多,没有更多期望了,她就会减低对爱的期望。而从丈夫的角度说,他爱你,那么他对爱的需求很大,他这个杯子盛爱的能量越大,他对爱的期待就越多。
专家说,在你们的婚姻里,就体现了这样一种不平等。就是说,先生给你一点点你就满足了,你有更多精力去追求社会上其他生活了。但先生觉得,你给他的东西远远不够,所以他就抱怨,觉得你那种亲密关系达不到他所希望的。他不愿意你离开他,他希望你多跟他在一起,这不叫管束你,更不叫伤害你。
最近,心理学界经常说一句话,叫做“改译”,改变与翻译的意思。就是我明明知道先生在抱怨我,但我故意把这个抱怨说成是关心,结果两个人的互动就朝积极的方向发展,自己心情好,和丈夫沟通就多,丈夫也高兴。国外有一个汤姆的故事,说是一个叫小汤姆的孩子干了坏事,奶奶惩罚他说,这个周末你不能玩了,必须用石灰把泥巴墙刷好。其他小朋友都嘲笑他,包括他弟弟都说他好倒霉,我们都能玩你却不能玩。汤姆却说,别小看这事情,我奶奶还不愿意交给弟弟呢,全村的孩子里就我能刷好。那些孩子感到好奇,如果这样的话,我也来刷两把试试。汤姆说你不行,如果你刷糟了,奶奶会骂我的。有孩子就说,那我把这个苹果给你,你让我刷两下吧。汤姆做出很不情愿的样子,说好吧,结果,那孩子就去刷。另一个孩子见了,说我把这个弹弓跟你换。最后汤姆吃着苹果玩着弹弓,其他孩子都在刷墙。这就是“改译”的力量。我们可以把夫妻间的冲突,也“刷”出一面稳固的“爱之墙”。
小黄觉得,这个故事对自己很有启发。她感慨地说:“看来我还是个不知道如何理解爱与被爱的人。汤姆的故事启发我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去回馈先生的情感需要。原来,我把结婚看得太简单了,认为领个结婚证,然后两个人走到一起就行了。其实并不这么简单,结婚除了一个仪式外,还需要用心去学习,还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两个人共同面对。”
撰稿:吴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