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孟山) 丢失钱包后,失主无不心急如焚,但近日就有一个失主在接到捡到者的电话时竟放起了烟雾弹,将自己的错误信息提供给对方,这是怎么回事?
13日14时许,市民杨先生拿着一包衣物走进了本报热线值班室。9日下午,杨先生到洛浦公园游玩,傍晚时分,他发现自行车的车筐内多了件男式夹克,口袋里有一个钱包,内有银行卡、名片等物品,其中几张银行取款凭证上印着“蒋二军”字样。他判断,蒋二军可能就是失主。
杨先生通过名片与两名洛阳人取得联系,其中一人提供了蒋二军的电话号码。但是当杨先生打通蒋二军的电话后,对方的回答让他颇感意外,因为和银行卡的名称有出入。
带着疑问,杨先生约蒋二军到本报热线值班室见面,让记者作个见证。
13日15时许,蒋二军来到值班室,他告诉记者,先前之所以没有告诉杨先生实话,主要是因为担心被讹诈。闻听杨先生让他带着身份证来领钱包,他左右为难,担心如果杨先生怀有歹意,把他的身份证再抢走,麻烦可就大了。
现年30岁的蒋二军是陕西省榆林人,他说,衣服是在9日下午装卸货物时遗失的,以前曾在外地有过上当的经历,加之常年跑长途,让他习惯性地产生了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拿着手中的衣物,想到杨先生的一片好意,他既感激又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