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365元捐款 365个祝福
洛阳好心人美名传南京
六旬老人和他的木版年画
好的哥夜救伤者不留名
他们把社会想得太复杂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5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六旬老人和他的木版年画
  在涧西区长江西路的华源小区内,有一位擅作木版年画的66岁老人。老人名叫沈继伟,出生在安徽蚌埠凤阳镇一个木匠家庭,从20岁开始,他历经磨难终于掌握了木版年画这门手艺。

  版画魅力扑面来

  昨日,我们来到这位“刀耕不辍”的老人家中。沈老先生小心翼翼地从屋内一个角落里搬出一块块用报纸、塑料包裹的版画,随着版画一一被揭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映入眼底,这里有捉鬼驱邪的门神钟馗,还有保佑平安的灶王爷。

  这些版画中最长的有1米左右,最短的也有40厘米,人物栩栩如生,“捉鬼”钟馗怒目圆睁,手持驱魔宝剑,一根根胡须刀工清晰,让人赞叹。

  我们发现,一幅简单的木版年画最少由4种颜色构成,所以要完整地印制一幅木版年画,需要一块主版和三四块同样大小的副版。

  这些木版年画色彩艳丽、刻功精细,明显让我们感到这门手艺是一种费时、繁琐、熬心的苦活。

  小小版画学问大

  沈老先生说,别看一张小小的木版年画图案比较简单,可是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容不得一点马虎。

  通常,人们要先在纸张上构图,构图要考虑到将来雕刻在木版上的效果,线条太粗,印在纸上之后容易和别的颜色混杂在一起,线条太细,又显示不出整体效果,构图一般需要10多天时间。然后,将设计好的图案用复印纸临摹到一块块版子上,有几种颜色就需要几块同样大小的版子。

  最苦的工序就是主版的雕刻,它是一幅年画的灵魂,主要体现年画的外观轮廓。一幅好的年画给人感觉如何,主要看主版是否雕刻到位,是否线条精细,那些不同颜色的副版,则主要为这些轮廓的空白区域填充色彩——“主版是骨,副版是肉”。

  雕刻一块主版最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刀法用错一点,或将版子刻破,都将前功尽弃,所以在雕刻主版的时候,一站四五个小时是常事。

  副版的雕刻则更注重与主版填充颜色区域的吻合,多雕一点颜色就冲出区域,少雕一点则会显得空缺。一幅5种颜色构成的年画,主、副版仅雕刻时间就需两个月。

  版子上的苦乐人生

  沈老先生说,自己能掌握这门手艺得益于两个人,一位是父亲,一位是初中的美术老师。他的父亲是一名木匠,擅长在家具上做浮雕,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初中,美术老师发现他喜欢绘画,就对他重点培养。那时候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贴年画,他被一幅幅造型各异、色彩鲜艳的木版年画所吸引,一直想找人学这门手艺。有一年,一名卖木版年画的货郎告诉他,木版年画通常都是一人一道程序,而且各有“秘方”,彼此互相保密,不轻易外传。

  他决定自学制作木版年画的技艺。起初,他只是临摹一些图案简单的年画,在木版上不停地尝试揣摩,不明白的地方就请教父亲。四五个月后,他终于掌握了斜刀、平刀、三角刀等雕刻年画的主要刀法,自己也越发痴迷其中。一年后,他终于可以自己雕刻木版年画了。

  1963年夏天,沈继伟开始正式制作木版年画。当年春节,别的货郎发现他的年画构图比较新颖后,就陆续找他订货,最多的时候,过年期间他印制了1万多张年画,家里也为此多添了一笔收入。

  这门艺术亟待继承

  沈老先生说,过去,木刻版年画曾遭遇过一次灾难,“破四旧”时期,他被迫亲手将自己保存多年的20多块版子,一点点用刨子毁掉。

  如今,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这门手艺越来越衰落,不可避免地经受着另一次“灾难”。他曾想过将这门手艺传授给子女,可子女们都觉得这活太累太受罪,不愿意学。

  他说,曾经从媒体上了解到,国家已经将部分地区有特色的木版年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他为此非常高兴。虽然自己的木版年画技艺属自学而成,但还是希望这门手艺有人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记者 张喜逢/文 赵朝军/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