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7版:视野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国考古从近海走向远海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5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西沙水下考古
中国考古从近海走向远海
西沙群岛一角
打捞出的文物
    5月8日,历时55天的2007年西沙水下考古项目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共采集水下文物近万件,并新发掘了玉琢礁等沉船遗址10处。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威说,最快今年秋天将对船体进行整体打捞,这次西沙考古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远海。

  这次对在远海发现、发掘的华光礁Ⅰ号沉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水下考古调查,为下一步船体整体打捞采集了珍贵的数据。海南省文管办副主任王亦平表示,这是中国第一次对远海沉船进行全方位勘验,初步认定华光礁Ⅰ号沉船为南宋时期所造,估计该船排水量大于60吨。   

    出水文物不乏精品:最严谨的一次水下考古发掘

  从今年3月15日开始,西沙考古工作队在西沙群岛对水下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和北礁沉船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和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此次发掘是中国水下考古有史以来,筹备最好、实施最严谨的一次水下考古发掘实践。

  华光礁属中国海南省西沙群岛范围,位于永乐群岛南部。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位于华光礁环礁内侧,1996年由中国渔民发现。1997年以来,曾多次遭到非法盗掘,沉船遗址被破坏严重。1998年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做过试掘工作,出水文物近1800件。该地点发现的沉船和遗物是中国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史迹。

  此次发掘,总潜水时间约30万分钟。出水文物近万件,陶器、瓷器占绝大部分,陶瓷产地主要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陶瓷产品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型主要为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装饰手法和纹样丰富,不乏精品。

  远海考古发掘再证:唐宋已有中国人在西沙生活

  张威说,对华光礁Ⅰ号的发掘再一次证明了早在唐宋时期,中国就有居民在西沙附近生产和生活,其发掘和打捞意义非同寻常。

  唐宋以来,中国开拓了多条海上贸易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更成为举世瞩目的一条文化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更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区段。伴随着大量的航海活动,中国古代有相当多的船舶沉没海洋,这些沉没在海洋的遗物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线状分布的一处处遗珍,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民族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工作的不断拓展,水下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工作将显得日益重要,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内容也将成为附近国家和地区共同开展的课题。此次西沙考古,相信是继援助肯尼亚水下考古项目之后,中国率先做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保护工作的又一示范项目。

  

  发现远海“珍珠”:海上丝路中国段得以完整

  据考古队员介绍,在华光礁礁盘东西边沿水深3米处,沉船静静地躺在那里,上面覆盖着许多珊瑚,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大块珊瑚礁。

  张威分析,华光礁挖掘出水的文物绝大部分是青白瓷器间或有褐釉、白釉瓷器,从产地上看均来自福建闽南一带的民间窑场,可以肯定船只是在前往东南亚的途中沉没的。据此推断华光礁Ⅰ号沉船是一只古代贸易商船,该船满载着中国瓷器等货物前往东南亚进行交易。

  华光礁Ⅰ号沉船是我们第一次在中国远海发现的海上丝路的“珍珠”,有了它,海上丝路中国段才算完整。张威说,以前由于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限制,中国对水下文物考古限于近海,水下文物考古进入第20个年头,此次发掘对全面认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实物,发掘的文物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水平,中国人进行地理发现活动也走在当时世界各国前列。         (据山西新闻网)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