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国家建设部及其下属的两家“准官方”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布了房地产业的设计《技术措施》和《节能图集》,强制推行节能设计。其内容涵盖了墙体保温、门窗保温、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动力、电力电气等节能技术,公共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闻讯不禁大惊:节能当然是好事,但我们住房百姓又要为昂贵的节能设备(技术)多付出大量血汗钱了。以往的实例证明,这些节能建筑设备样样先进,然而节约的能源与巨大的投入相比,严重不成比例。更有甚者,有的单纯倚仗高科技产品来节能,并以此为卖点,实际上,这样的建筑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在采用了多种高科技设备后,运行能源消耗更是大大高于一般建筑。
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有,那就是更多地采用传统、简单的自然通风、采光、采暖的“被动式”节能技术。
笔者参观北京圆明园时,对那座著名的“万”字楼留下深刻印象。在没有电的时代,这座楼内一年四季不同朝向的房间内温差明显,帝王们得以择优而居。这很像德国1994年建成的“向日葵屋”。
“向日葵屋”依靠旋转装置,根据阳光的角度如向日葵般自动旋转,角度可达400度。夏天时,玻璃幕墙背光随太阳转动,冬天则相反。装在屋顶的太阳能集热器也随阳光转动,最大限度地收集热量。更奇妙的是德国乌尔姆2002年建成的一座五层办公大楼,外墙50%为玻璃,用于采光和收集太阳能,热量被墙体吸收并蓄存;墙体和建筑中有一套优良的空气循环系统,把吸收的热量均匀分散到室内各个角落,不仅恒温,而且冬暖夏凉。其建材,完全是普通的木板、矿棉、防水材料和砂浆等,无论从建筑成本到运行费用,都明显低于普通办公大楼(普通办公建筑费用为1200欧元/平方米,而这座五层大楼仅为200欧元/平方米,运行费用仅为每月0.75欧元/平方米)。
我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陕北完成的现代化窑洞住宅设计,利用最简单的玻璃温室、动力通风、太阳能热水、天窗采光等配合当地传统的平地窑洞建造技术,不但让人住得更好,采暖能源还节约了60%以上。
可见,节能与低成本,完全可以同时做到。问题是设计师们在动手前,请多为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着想。 (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