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主要症状为额纹消失,眼裂增宽,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部分患者发生瘫痪后的七天内,病情持续加重。有的病人在发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下、耳内、乳突区或面部疼痛,数日后加重。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漱口时发现面颊动作不灵,漱口水从病侧口角流出。临床病例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气、噘嘴动作。闭目时,则因眼球转向上方瘫痪侧露出角膜下的巩膜。鼓颊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泪点随下睑而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此病发生基本不分年龄、季节,但以春夏两季较多。此病发生多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及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亦有因病毒感染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
此病在临床上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静止期和恢复期,针刺治疗最佳时机是发展期,而且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倘若病程超过6个月,则完全恢复正常的希望不大。施治原则多以疏通经络、活血祛风,濡养经筋为主。从解剖上来看,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其中颞支主要支配额肌;颧支主要支配眼轮匝肌、颊支主要支配口轮匝肌,下颌支主要支配下唇诸肌,因此,在发展期治疗过程中多用浅刺、平刺及电针治疗,使受累的主要分支均产生兴奋神经又不改损伤神经,增强肌纤维的收缩,加强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使炎症渗出物得到吸收从而改善神经冲动的传递,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使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掌握了在发展期(急性期)治疗现神经麻痹的针刺方法,不仅不会使面部神经变性,而且可加速痊愈,避免后遗症的发生。从中医角度看,发展期邪正相争,针刺量虽小,其作用则很大。因此,治疗面神经麻痹应掌握治疗时机。
(作者系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金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