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以《车内摁开关,车牌就“变脸”》为题,报道了一名司机为逃避交通违法处罚,而安装遥控牌照翻牌器的现象。当日上午,我们就接到群众反映,电子翻牌器在市面已流行了一段时间,并且还分多种档次和种类,为此,记者对一些汽车装饰店进行了暗访。
暗访:隐身牌照 隐蔽销售
9时40分,我们先来到安乐大杨树附近的豫西汽配市场,这里临街开设有两三家汽车装饰店。我们走进其中的一家店铺,女老板一听说我们要买电子翻牌器,显得异常谨慎,询问我们:“你要那东西干啥用?你咋找到我们这里的?”我们称经常往外地跑车,时常因高速路上超速或者闯红灯被罚款,听别人介绍说这里有卖电子翻牌器的商店,就过来随便转转,看看能不能装一个。
这名女老板还是不肯松口,继续询问:“你要的翻牌器是啥样的?”听我们描述完遥控牌照翻牌器的外观造型后,对方又反复询问我们的车型等问题,问了好一会儿,见我们被问的有些烦,准备起身离开时,这名女老板才松口说:“那东西挺贵的,一般中高档轿车上才装,你们需要什么价位的?我这里只有一种。”
随后,她给店内伙计使了个眼色,一个伙计从收银台附近的一堆纸盒中,抽出一个没有任何外包装的长方形纸盒,打开盒子,里面赫然摆放着一个黑色的牌照外框和一些线路、遥控器。盒子中没有任何说明书,也没有标明生产厂家等,属标准的“三无”产品。
这时,女老板拿起一张报纸,对我们解释说:“今天报纸登了,有人安装翻牌器被发现了。现在没人敢明目张胆出售,只敢偷偷卖。”
隐身牌照的种类还不少
这个隐身牌照与我们先前见到的电子翻牌器不同,不是通过翻转牌照来“变脸”,框架厚度与普通牌号一样,也没有发现任何翻转设施。店里的工作人员拿起遥控器告诉我们,这种隐身牌号与电子翻牌器不同。它的里面安装有一种黑色的布,通过遥控装置,让布在牌照上自动升降,将牌照遮盖起来,这样也可以躲避电子眼和测速设施。而且,这种隐身牌照不象翻牌器那样厚,不容易被交警发现,即使行驶在马路上,将牌照遮盖起来,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辆没有安装牌照的新车。
在和女老板的攀谈中我们得知,这种遥控隐身牌照连设备带安装一共1200元。这类电子产品生产地多在广东、四川等地。这类“灰色商品”一般是厂家的推销员主动上门推销,商铺不存现货,只有确定买家身份后,才根据买家要求从厂家订货,然后再和买家约定时间交货安装。
这种方式相对隐蔽些,不容易被人发现。所以人们只知道汽车装饰店有人在卖这种东西,可不清楚究竟哪家才有。为了保险,多数卖家只接待熟人介绍的买主。我们所看到的那个隐身牌照就是厂家先前发给店方的一个样品,如果需要一个星期后就可以拿到货。
随后,我们以价格太贵为由离开,向南走到鑫华五交化工市场附近。另一家汽车装饰店内的工作人员听说我们要买隐身牌照,没有先前那位女老板那样谨慎,从货架上拿出一个车牌照大小的扁平黑铁盒,铁盒盖上部设置有两个小锁,用小型钥匙扭动车锁后,可以将牌照安装在里面。
他说,这种隐身牌照一个80元,虽然属于“老款”,安装起来需要人力操作,但是,它可以安装在任何车上,性能上比较保险,不像遥控翻牌器等电子设备那样,安装一套设备需要一两个小时,线路也容易出毛病。他还说,还有一种隐身牌照,车牌号由一块块活动的数字组成,在固定的蓝色底板上可以来回划动,变换出多组牌照。虽然店铺没有存货,但是只要买家需要,交过定金后,可直接与厂家联系发货过来。
“灰色商品”何以流行?
暗访中,我们发现多数汽车装饰店都未进购此类灰色商品,也都知道此类商品属违法商品,让一些居心不良的司机在违法驾车的同时,还栽赃陷害别的车主为处罚“买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装饰店负责人告诉我们,隐身车牌在我市已流行一段时间了,主要安装在一些中高档轿车上,多是一些有钱有身份的车主们安装。另外,现在汽车装饰店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挣钱也越来越难。这类“灰色商品”的利润比较可观,一套卖1600元左右的遥控翻牌器,其进货成本不到千元,一些老板就铤而走险借此来发财,这个行业出现的问题亟待规范。
一位姓马的市民打来电话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故意遮挡、污损或者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属于交通违法行为,交管部门将予以罚款200元、驾驶员扣3分的处罚。 可这样的处罚,对于一些跑运输的司机而言,购置一个翻牌器还是“划算”的:汽车如果被电子眼拍下10次违章,需要交纳的罚款高达2000元,如果买一个翻牌器可能只需要不到2000元,成本很快也就收回来了。对于这样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
另外,市民李先生说,他是一名司机,早听同行说过“变脸”车牌。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汽车安装“变脸”车牌,并非驾驶员不懂法律,而是对交警部门的一些规定不理解,从而消极抵抗。例如,在路面上隐蔽测速,有些路为什么非要单行?有些路为什么限速那么低?夜间为何一定沿用白天的限速标准?……尽管交警部门给出一番解释,称是为了驾驶员行车安全,但是并不被一些司机理解,双方的“误会”一直存在,从过去的“电子狗”防“电子眼”,到如今“变脸”牌照的出现。他认为,交警部门加强与司机的沟通也是很必要的。
记者 张喜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