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2版:本期重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当高考遭遇高血压……
新闻新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6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当高考遭遇高血压……
据初步统计,今年高考我市市区考生体检人数共14478名,身体完全合格的只有1777名,合格率仅为12.27%
  体检结果:近视仍占主流,高血压患者增多

  2007年的高考即将拉开序幕,我市考生备战正酣,希望用满意的成绩来回报家长,证实自己多年的努力。然而,记者近日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很多学生因为一些体检项目不合格而不能报考自己心爱的专业,让人扼腕痛惜。

  市教育局体委站负责考生体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初步统计,今年市区考生体检人数共14478名,身体完全合格的只有1777名,合格率仅为12.27%,而不合格者将在填报志愿时受到限制。

  体委站医生李会玲说,体检中发现,近视的学生数量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报考专业。

  记者了解到,多数高考生的视力达不到正常的要求标准,他们将不能报考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等专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一只眼睛的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的专业达到了30个,几乎涵盖了全部理科专业。

  市中心医院眼科大夫李文利参与了今年的高考体检,她见到的大多数考生有不同程度的近视,而许多考生已经达到中度近视。

  该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韩月珍,用“吃惊”来形容自己在给学生体检时的感受。

  “患高血压的学生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以前我也参加过高考体检,可是这次发现的情况让我吃惊。”韩月珍说。考虑到一些学生可能是因为紧张而造成高血压,结果复检时还是血压偏高,而这些学生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体型偏胖。

  对此,一些家长和老师表示无奈。市三中的一名老师说,体检合格率低和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有关,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而一名家长则有些埋怨地说:“学生每天必须看那么多书,咋能不近视!”

  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

  2006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并公布一项监测结果。这项基于38万名学生的体质监测表明,总体情况有喜有忧。孩子的营养状况和身高指标比过去高了,体重也增加了,但是在许多体能指标上却呈下降趋势。

  监测显示,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1/4的城市男生已经算得上“胖墩儿”;近视率初中生达到60%,高中生为76%。肥胖和近视已经越来越成为困扰学生体质的难题,体质的下降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发展。据教育部有关人士介绍,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由于各种体质原因,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而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

  综合历次调查,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在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指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那么,青少年体质下降原因何在?

  市中心医院营养科王朝霞认为,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长期的娇惯给他们带来许多不好的饮食习惯,这些习惯让很多学生或消瘦或肥胖,体质也随之下降。这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包括爱吃零食、“垃圾食品”,不注意合理膳食等。

  一名姓张的家长则认为有些寄宿学生长期营养单一,没有足够的营养补充也是一方面原因。

  韩月珍认为,从高考体检的结果来看,学生出现高血压和身体肥胖密不可分,缺乏体育锻炼则助长了这个趋势。

  对于这个问题,李会玲坦言,很多学校要考虑自己的升学率,考虑学校的生存,自然会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安排在学习上,相应地忽视了体育锻炼。而当学生面临学习的高压时,自然不会有充足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钟南山院士曾公开表示,青春期是青少年发育成长的敏感期,这一时期的体质如何,将决定人一生的身体状况。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是一项意义在于未来的事业,前提是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竞技体育,是从根本上改善体质的捷径。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要求各地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并明确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每天锻炼一小时,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并不热衷于体育锻炼,而一些体育老师虽然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表示认可,但认为执行起来非常难。

  现在,捉迷藏、跳皮筋等能让人运动的传统游戏,已越来越不为现在的孩子所认可,他们更愿意坐在电脑前或者电视前,这从“动”到“静”的变化,仅仅是体育锻炼缺失的“冰山一角”。

  除了玩游戏以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如上楼乘电梯、以车代步、不参与家务劳动、体力劳动减少等生活方式的变化,都使许多青少年的日常运动量较以前大为减少。

  因此,有专家表示,归根结底是因为生活环境急剧变化了,生活方式没有相应调整,产生了“时间差”。与以前不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中,运动量逐渐减少。与此同时,目前的应试教育更多偏重智力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时间过长,从体育锻炼中挤时间就成了必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体育课上课情况并不乐观,这也是一些老师质疑“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能否执行的原因。

  记者在市三中的操场上看到两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没有整齐的队伍,没有体育训练的影子,除了一些打篮球、踢足球的学生外,还有不少学生在操场周围漫步,有的学生干脆坐到草坪上,其中大部分是女生。

  那么,这样的体育课是否能有效地让学生锻炼身体呢?

  市三中体育老师向东无奈地说:“当然不能。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压力,另外体育教育改革后缺乏明确的评价体系也助长了这种倾向。”

  向东说,现在的体育课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主要是考虑到以前整齐划一的体育课枯燥无味,可是,现在却出现了学生不愿参加高强度训练项目的现象,老师也只能听之任之。近年来,很多学校在安排体育课时,取消了一些较苦、较累、较危险的运动项目,如体操、长跑等,而这些项目不仅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心肺器官的功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和适应外界自然环境的能力,而且对培养青少年儿童刻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有积极作用。

  一名姓常的高一学生告诉记者,除了作为住校生每天早上学校组织的跑步以外,他并没有多少锻炼时间。

  向东告诉记者,非住校生没有早操,他们在一天内可选择的锻炼时间非常有限。下午本来是锻炼的黄金时间,但是下午放学是5点35分,晚自习上课时间是6点20分,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学生如果想锻炼,就得牺牲吃饭时间。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加上每天不到半小时的课间操时间,要达到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并不容易。

  “学生身体健康与否,是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给他们点时间,让学生们身体累点,有好处!”向东呼吁说。

  见习记者 茹韶华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