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真爱自无疆 天涯若比邻
在校大学生悄然当起“快餐店老板”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6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10余年来,一群香港同胞默默在洛阳建起1家医院、3所小学,免费救治了上千名贫困患者,资助46名贫困山区的孩子上高中……
真爱自无疆 天涯若比邻
从美国来的老师正为山区中小学教师培训英语。(资料图片)

  5月29日,香港天邻基金会董事会主席邹锡权先生一行6人,结束了对洛阳160余位中学校长为期3天的免费培训,悄无声息地返回香港。

  这是香港天邻基金会最近一次在洛阳的爱心之旅。此前10余年间,这个注册于香港的慈善团体,曾经无数次派人来洛搞义诊、办医院、建学校、做培训,无偿帮助洛阳贫困地区1000多人解决就医、上学等困难,与洛阳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赈灾与洛阳结缘

  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水灾,灾民数以万计,牵动了无数香港同胞的心。香港女教师梁吴秀参加了当时香港“血浓于水募捐赈灾”活动,并受香港红十字会委托,将大批救灾物资送到最需要救助的灾民手中。梁吴秀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次淮河赈灾之行,自己竟与不在水灾区的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一年,洛阳所在的豫西地区遭遇罕见的大旱。淮河大水退后,赈灾物资仍有部分节余,河南省红十字会原副秘书长马俊玲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梁吴秀,问:“剩下的赈灾物资,能不能捐给洛阳等旱灾区?”

  梁吴秀马上爽快地答应了。因为在淮河赈灾期间,她与负责接洽的河南省红十字会接触时发现,河南省红十字会发放赈灾物资是最负责的,赈灾物资连一瓶水、一床被褥都没有浪费,这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时,梁吴秀已经与同事陈爱莲一起辞去工作,发起建立了香港天邻基金会(取“天涯若比邻”之意),开始在世界不同地方(特别是在中国内地),以爱心和专业免费服务于贫困患者及需要帮助的群体。

  1992年年初,时任天邻基金会秘书长的梁吴秀,带领一批义工第一次来到洛阳,走访了旱灾较重的新安、嵩县等5县。随后,他们很快通过洛阳市红十字会给那些地方的灾民送去了面粉、被褥等赈灾物资。

  从此,天邻基金会正式与洛阳结下善缘,迄今为止,天邻基金会每年收到的善款有一半都用在了洛阳。

  治好一个人就是救活一家

  李学红是宜阳县一名农村女青年。2000年年初,刚刚20岁出头的她,不幸遭遇了一场严重车祸,被轧断一只手、一条胳膊和一只脚、一条小腿。因家庭贫困无钱医治,她身上的好几处伤口开始化脓、长蛆,整个人裹在纱布里奄奄一息。

  香港天邻基金会知道后,不仅救了李学红的命,还给她定做、安装了假肢……如今,李学红已经能像正常人那样做饭、打毛衣,而且结了婚、生了孩子,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对李学红这样的贫困患者组织实施免费医疗救助,是香港天邻基金会在洛阳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慈善活动。

  1997年4月,梁吴秀率领几十名香港医护人员,带着药品、器械来洛进行首次专项义诊,在与之合作的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数十名无钱医治的唇腭裂患者无偿实施了矫正手术。此后,他们一年两回、年年不落地来洛义诊,救治范围逐渐增加了马蹄足、脑瘫、小儿麻痹症等疾病。

  10余年来,天邻基金会总共已耗资千万余元,为我市上千名贫困患者免费实施了救治,并且在宜阳县城南的锦屏山山脚下,捐资建了一座慈善性医院,常年坚持以最低价服务当地群众。“解除一人病痛,就相当于挽救了一个家庭。这样的善事,与他们同根同源的我们十分乐意去做。”梁吴秀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帮穷困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昨日中午,市十九中“天邻班”17岁的王腾飞没有回宿舍休息,而是早早来到教室自习。尽管还是高一,但这个来自偃师市缑氏镇程子沟村的孩子却像高三毕业生一样分秒必争,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

  王腾飞还有一个姐姐,靠父亲在县城打零工挣钱供姐弟俩上学,十分吃力。2006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父亲在外打工却没有挣到钱。在他几乎面临辍学境地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告诉他天邻基金会在全市农村、尤其是深山贫困地区选拔贫困学生,在市十九中开办“天邻班”,资助他们完成高中学业的事情。在学校老师和村、镇教育部门的帮助下,他终于得以到“天邻班”继续高中学业,成为全市46个幸运儿之一。

  从2003年起,天邻基金会将在洛阳的慈善事业扩展到教育领域。他们捐建3所小学,为洛阳山区中小学教师每年举办一届英语培训班,向嵩县教育局捐赠一套价值10余万元的电化教学设备……

  邹锡权说,多年的慈善捐助让他们感觉到,教育才能治“穷根”。从前年起,天邻基金会开始给山区的孩子捐赠图书、举办夏令营,“让他们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帮他们打开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大门”。

  他们在洛阳收获感动

  历年从香港来洛的义工,都是牺牲休假时间而来,没任何报酬,还得自付吃、住、行等费用……是什么让天邻基金会的义工源源不断、一次次地来到洛阳?

  董事会现任主席邹锡权是在梁吴秀女士退休后“入主”天邻基金会的,此前,这位外科整形专家已经先后20次来洛阳义诊。经他的手治愈的洛阳的唇裂、腭裂患者到底有多少,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慈善活动并不是简单的赠予和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赠予的一方反而是更大的受赠者。”邹锡权说。    

  有一次,一对50多岁的夫妇通过当地红十字会,得知天邻基金会来洛免费做唇腭裂手术,就带着3岁的孩子前来就诊。术后查房时,邹锡权看到病床旁的柜子上放着一大塑料袋馒头。一问才知道,这袋馒头就是夫妇俩陪护期间的口粮,他们带来的为数不多的钱,要留着给孩子买一些好吃的,补充营养。更让他吃惊的是,这个孩子是这对老夫妇抱养的!

  “真是感动!”邹锡权深情地回忆说,“我们的奉献与这对夫妇的奉献相比,实在太微小了。他们无私的爱浸润人心,让我们感到愉悦,也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本报记者 孟国庆 邓德洪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