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专家赵梅 |
|
个案提示
今年23岁的钱莹漂亮、温雅,身边有很多追求者。奇怪的是,她先后谈了几个男朋友,最后都告吹了。原因是恋爱中的她,不能接受异性身体的接触,即使拉拉手都无法接受,在寻爱又怕爱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伤心11岁:丢了父母的爱
来到央视《心理访谈》求助的钱莹,不愿直接面对镜头。她说恋爱到一定阶段,有时候与男朋友在一起相互亲热,在常人看来很正常,但自己就是感到不舒服;比如他要我挽着他胳膊,或主动亲热拥抱,我都会想起父母亲……
钱莹谈恋爱,其实与男友相处挺好的,但随着交往渐深,父母离婚的事就成了她难以逾越的障碍,交往越深,她越不敢提起这件事。
她想假如把父母离婚的事情说出来,男朋友就会对自己不是单纯的爱了,好像更多是一种同情了。她还怕父母离婚的悲剧会在自己身上重演。她用逃避的方式拒绝男朋友的亲热,当然,也就出现了不欢而散的结局。
确实,人们都知道,父母离婚受伤害最深的是孩子。钱莹至今记得,那伤心的一幕是怎样发生的:父母离婚那天,钱莹中午放学回来,看到家里聚集了很多大人,看他们脸色,她感觉好象有什么事情要发生,问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回答。知趣的她,悄悄躲到一旁。
当时,她看见桌子上放着一份离婚协议书,11岁的她看不懂上面的内容,但从父母亲的眼睛里,她仿佛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与自己有关的。
她慢慢走到妈妈身边,妈妈告诉她:“以后你和妈妈不在一块生活了,你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第二天,钱莹的爸爸把她送到了奶奶家。因为想妈妈,她跑到妈妈那儿,被爸爸狠狠揍了一顿后,又被送回奶奶家。
父母离婚后,钱莹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妈妈不在身边,爸爸又去了新疆,小小年纪,什么事都得自己处理,自己挺着。有时候生病了,她一个人躺在床上打吊针时,看见别的小孩有父母陪着,而自己孤孤单单,不禁伤心落泪。而且,她以前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城市,自从到农村的奶奶家后,陌生的环境使她更加孤独了,她有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她印象中的父亲,是个粗暴的男人,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没有商量的余地,而且嗜酒如命。每次喝完酒回家,他就会举起拳头打人。开始先找茬打她妈,然后又打她,打得母女俩东躲西藏。
生活在战争家庭里的钱莹,在她还没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还需要依赖父母给予关怀和保护的时候,却失去了生活的安全感,所以,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与男孩一接触,只要有肢体动作,就会使她想起父亲打自己的情形。
17岁苦心:拯救父母的婚姻
生活在战争家庭里、且经受了父母离婚伤痛的钱莹,依旧存有一颗透明的水晶心。她身边留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全家人的合影,一张是爸爸和妈妈的结婚照,这两张照片原来都是放在她奶奶家的相框里。
有一次,她奶奶在家收拾相框,那时候她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钱莹看到奶奶准备把这两张旧照片扔掉,就把相片收了起来。
其实,钱莹不只是想保留这两张黑白照片,更希望父母能够破镜重圆,她要完成这个使命,让他们成为一对和睦的夫妻。
随着钱莹一天天长大,这个缺少父母关爱的女孩,已经不指望父母的呵护了,相反,她在这个家庭里成了一个小大人,她想调和父母的关系,她希望用她的方法使父母重新走到一起。
在17岁生日那天,钱莹忽然想到一个主意:自从爸爸妈妈离婚后,一家人再没在一起吃过饭,借自己生日之机,让他们聚到一起吃个饭,可以找机会让他们有一个缓和婚姻关系的余地。她分别给爸爸妈妈打了电话,又去肯德基买了很多东西。
回到家,她见母亲来了,父亲当时还没回来,他又打电话给父亲。父亲问家里都有谁,钱莹说:“妈妈回来了。”父亲却说:“那我就不回去了,这个饭没啥好吃的。”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回来了。离散了6年的一家人又重新坐到一起,钱莹暗自兴奋。可让钱莹没想到的是,摆在眼前的情形是多么难堪:父亲和母亲僵坐在那儿,也不说话,弄得她非常别扭。她向父母表示:“只要你们能复婚,以后让我咋样都行,全听你们的。”
结果,双方都说不可能,他们不认可自己女儿作出的努力。不久,钱莹的父亲又找了女人,钱莹接受不了,她父亲就在外面另住了。
直到现在,钱莹还没放弃让父母复婚的努力。那么父母复婚,真的会让钱莹的生活好起来吗?钱莹说:“首先,我有事回去就可以跟父母商量,而现在就不行。父母分离,他们的心里也都不舒服,有什么事都闷在心里也不愿说出来。有时候,我觉得做啥事都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们。”
北京著名心理学家赵梅教授认为,钱莹已经把自己放在了父母离婚这件事的中心,让父母离婚的阴影笼罩着她,而把自我的发展、自己内心应有的快乐和幸福都限制住了。
由于钱莹的父母离婚,她从11岁开始,就在心灵的底版上留下了灰色的基调。也可以说是留下了一块灰暗的底版,而她老想让这块灰暗的底版变成彩色的。
那么钱莹可以想一想,那个彩色底版,是让它老在心中幻想着好呢?还是把彩色底版变成自己的生活好呢?她能不能用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比如让灰色的底版彻底曝光了,然后重新照一张彩色照片,来实现自己丰富的人生。
专家支招:丢掉幻想寻真爱
钱莹从小就承受了父母离婚的巨大伤痛,现在又要承担起让父母复婚的巨大责任,说明她的人品非常好,但同时也反映了她一厢情愿的天真。她的幻想力很强,她总在幻想自己的家庭能出现和谐美好的景象:父母重新修好,家庭和气生财,但她的愿望与现实合不了拍。让一个女孩承载这巨大的负担,应该说是很让人担忧的。
现在的问题是,钱莹好像还陷在其中。从钱莹的角度讲,父母只要复婚了,肯定是高兴的事,但钱莹没有想过,对父母来说,复婚对他们一定是高兴的事吗?专家分析说,钱莹可能没有想过,如果父母能复婚,当初为什么一定要离婚呢?其实从某种角度讲,父母离婚可能是最好的一种选择,是让他们能够高兴的事。
人与人之间,不管是父母与孩子,还是兄弟姐妹及朋友之间,其关系都是既交往又独立的。有时候人际间的关系会很亲密,有时候也可能十分疏远。在一个家庭里生活的人,也会有时争吵,有时亲密。但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他与众不同的需求及愿望,这是谁也不能左右的。所以,钱莹的美好幻想并没有意义。
专家认为,离婚这件事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它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两个人走到一起,比一般的人关系好,还不是一家人,缔结婚姻后才成为一家人,但是结婚后,因为人与人之间各方面反映出的差距,一生当中,可能会有很多变化,那么离婚,又是一种解除人际关系的特殊方式。
允许人们去离婚,也是很人性化的一种做法。因为婚姻双方实在过不好,还把他们捆在一块,只会让他们非常痛苦,而离婚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解脱痛苦的方式,是快乐的。那么对钱莹来说,她应该意识到,父母的生活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它不能决定你自己的生活。
专家给钱莹支招说,一要尽快把记忆中父母离婚的负面影响抹掉;二要尽快从以往童年的生活模式中走出来,扩大社会交往,别让过去的经验影响以后的生活,让父母婚姻的模式再回到自己身上;三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和谐生活模式。有不少从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虽然离异了,但是他从结婚那天起,就真挚地告诉对方说,我一生中决不离婚,决不让我的孩子受到离异的创伤。
这在心理学上叫“反向做法”,这种完全反向的形成,从心理动机看,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他会很好经营自己的家,会很爱孩子。而父母离婚这件事,他就把它变成了一种正面刺激,激励他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痛苦与磨难,反而使他积累了很多经验,让自己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我们期待不久的一天,钱莹拍的结婚照,一定是寻找到真爱的永不褪色的彩色照。
撰稿:吴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