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骚不是一个新词。
洛阳方言里就有“闷骚”、“闷捣”此类词汇。“闷骚”用来形容不守妇道的女人,“闷捣”用来形容表里不一的男人,都不是啥好词儿,至少那时候如此。
这里要说的闷骚,却不是贬义词。在这个时代,它有了新解,被安放在一个社会群体身上,成了一种衡量个人品位的标签,标签上写着“低调而不平庸、不主动也不被动”等字眼儿。
闷骚是一种姿态
“骚”这个字,常使人联想到水性杨花的女人,譬如潘金莲。其实那是风骚,过于张扬,流于放浪,如美女的裸体,一览无余,直白,缺乏回味。
闷骚则不然。此处的“骚”,也叫“秀”,是香港人对“show”的音译,含“表现、表演”的意思。闷骚的人,擅长闷着秀,不是明刀明枪,而是暗渡陈仓。
在洛阳,有这么一类女人,平日里素面朝天,不显山不露水。你以为她很简单?那是因为你没看到她在商场逛了半天,只带回几条花花绿绿的丁字裤,躲在家里对镜试穿,边穿边偷笑:哪天诱惑他一下……
在洛阳,有这么一类男人,言语不多,见了你面孔板正。一转身你收到一条短信,带点儿色,带点儿幽默,回头瞅瞅发短信的他,依旧严肃板正。
这,就是闷骚的姿态。
看看你左右,持这种姿态的人应该不少。我朋友的单位里就有一个。此女长发飘飘,着T恤,怎么看都是不谙世事的清纯玉女。某日下班后,她让同事帮忙处理一个电脑问题,可同事急着要走,她靠过去,口气甜如蜜糖:“就一会儿嘛,帮帮忙吧!”不经意间,T恤里藏着的性感抹胸的蝴蝶结系带露了出来。众人大跌眼镜,想不到这个貌似纯真的女子竟有如此风情。
不难看出,闷骚是讲究度的,多一分嫌骚,少一分嫌闷。其真正魅力就在于明收暗放,欲迎还拒,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心中极度渴望,表面偏偏很克制。
如果还不懂何谓闷骚,那就去看看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那一袭裹得住身体却裹不住心事的旗袍,梁朝伟那飘忽不定的暧昧眼神,传递的是同一个信号:我很闷骚。
(下转8版)
文/本报记者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