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镇杰饰演的骆宾王 记者 杜武 摄 |
|
“城阙九重势欲摧,洛阳万户闻鸡啼;谁知三七君王事,社稷二十一年非。”
昨天下午在市工人俱乐部的舞台上,京剧《武则天》中骆宾王的扮演者、北京京剧院一团主要演员杜镇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即席吟诵了这首诗。这首诗虽然是表达骆宾王对武则天“牝鸡司晨”的不满,却也道出了一个客观事实:洛阳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统治的中心。
■我们是回家“省亲”的
京剧《武则天》的故事大意是:唐高宗李治病危时,武则天开始觊觎皇位,名重一时的诗人骆宾王与武则天发生了正面冲突。女皇欣赏骆宾王的才华,极想得到他的认同;诗人也并非不佩服武则天的治国韬略,但他认为女人做皇帝是自古未有的,他无法臣服。多年之后,女皇和诗人都进入垂暮之年,并且相逢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时,这种本应消弭的对峙却反而显得更加尖锐……
杜镇杰说,故事虽进行了艺术加工,但却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的。例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传诵至今,这就是一大历史事实。洛阳是故事的发生地,也是武周的“神都”,所以,“我们是回家‘省亲’来了”。
他借用武则天的扮演者王蓉蓉的话说:“演了这么多年戏,《武则天》这回算是回家了。”他说,他扮演的骆宾王的台词中,有多处提到洛阳,所以他来到洛阳倍感亲切。
在河南的几场演出,让杜镇杰对河南尤其是洛阳印象深刻。他说:“洛阳真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处处都有武则天的影子,河南的观众也是懂京剧的。”
■京剧要向豫剧学习
京剧是中国的第一大剧种,豫剧则是第二大剧种,但杜镇杰却说:“我们要学习豫剧。”
杜镇杰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豫剧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不断贴近观众,深入观众。他在河南豫剧界有很多朋友和师兄弟,他们的很多做法,如到茶社演出、举办票友活动以及利用电视等现代媒体等,都给了他很多启示。
他说,正因为京剧是第一大剧种,所以“船大人多掉头难”。这方面,京剧要向豫剧学习,向河南学习。此次他们来洛阳演出,也是为了走近观众,在年轻人中培养京剧爱好者,让这个古老的剧种在群众中找到更多的知音。
采访最后,杜镇杰用剧中骆宾王的一句唱腔作结:“旌旗指日到洛阳。”
(本报记者 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