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2版:洛阳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遗产日”:10万群众品味历史
招标公告
公 告
洛阳新闻网
泥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阳新闻网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6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遗产日”:10万群众品味历史
市民期待有关方面的服务能更细致,让文化遗产离群众再“近”些
  听讲座,八旬老人独享“专座”。记者 潘郁 摄
  ■记者 陈小伟 实习生 王富

  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当天,我市部分景点、博物馆免费或优惠对群众开放,近10万群众走近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品味洛阳灿烂的历史文化。

  耄耋老人听“丝绸之路”讲座

  9日上午9时,我市著名历史学者徐金星在洛阳博物馆开讲“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讲座。主办方原以为讲座不会吸引太多人,谁知博物馆的会议室根本容纳不下听讲座的群众。上午9时10分,家住谷西村的八旬老人林玉德赶到会议室时,里面已经没位置了。他知道去年国家确定洛阳是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后,一直想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了情况后,工作人员特意为老先生加了一把椅子。

  当天,洛阳博物馆正举办“清朝宫廷珍宝展”、“牡丹画展”,门票由平时的15元优惠为2元,因此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

  40年后重游龙门石窟

  作为我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群众关注的重点。9日当天,龙门石窟景区组织了新街等多个社区的300多名居民免费来龙门参观旅游。55岁的新街社区居民王进栓说,他十几岁时曾游过龙门,龙门石窟当时遭破坏很严重,他感觉很遗憾;现在国家加大了保护力度,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得很好,感觉很欣慰。他说,我们有义务把祖先留下的“宝贝”完好地传给子孙后代。

  据介绍,9日,1万多名持旅游年票的市民来龙门游览参观,感受龙门石窟精美的石刻和造像艺术。

  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亮相”

  9日上午,我市唯一一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河洛大鼓,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澄泥砚、杜康酿酒工艺、关林朝圣大典、洛阳水席、大里王狮舞、唐三彩、牡丹栽培技术、平乐正骨等在图书馆一楼大厅集中“亮相”。前来参观的群众显然被精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品所吸引。

  来自新安县的中学教师邓振芳说,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亮相,是一次集中欣赏、学习洛阳民族文化遗产的大好机会。

  到偃师感受“商城”风采

  昨日上午,在偃师商城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的会员们,他们从洛阳市区骑自行车来此游览参观。

  58岁的市民赵红军和同事从洛阳坐汽车前来参观偃师商城博物馆。赵红军说,文化遗产日设在6月的第二个周六,这为他们创造了条件,几个伙计一合计,大家就坐汽车来了。

  让文化遗产离老百姓再“近”些

  “文化遗产日”当天,关林、龙门、民俗博物馆、古墓博物馆、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洛八办推出的优惠或免票措施,吸引了近10万群众走出家门,融入洛阳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当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群众希望有关方面应提供一些细致的服务,让老百姓更方便地了解文化遗产。市民王建军说,许多精美的展出只有简单的说明,举办方如能安排讲解员现场讲解,这样老百姓就更容易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像汉魏洛阳故城北城墙、永宁寺塔基、应天门遗址、定鼎门遗址等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在专家的眼中是中华民族的“宝贝”,但如何让这些略显抽象的“宝贝”让老百姓更直观、更方便地了解和认知,进行一些复原展示非常有必要,这也是洛阳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