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1版:休闲玩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驴行天下
新闻网广告
单骑万里走川藏(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7 年 6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我是玩家
单骑万里走川藏(上)
在路上。 大槐树 摄
  “下过乡,扛过枪”的“大槐树”(网名)在50岁的时候做了一件“惊人之举”——今年4月30日至5月17日,18天内,他骑着自己的“公路战车”(宗申250摩托车),跋涉12000多公里,完成了“洛阳——拉萨——洛阳”之旅。

  为了这次心灵之旅,“大槐树”准备了整整一年——地图整个都背了下来,沿途的每一个地标都牢牢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然而,等到真正行进在川藏线上,自认为阅历丰富的“大槐树”还是被深深震撼了。“那真是一幅展开的神奇画卷。蜿蜒的河流,银光闪烁的雪峰,成群成群的牦牛……还有那个藏族小女孩纯净得令人心颤的大眼睛。”

  昨天,在位于闹市一角的僻静茶馆里,“大槐树”不疾不徐地讲述着,记者的思绪也随着他的一个个故事飘飞到了“茶马古道”、“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唐古拉山口”……

  康定:跑马溜溜的山上

  去拉萨,我特意选择了走川藏线。对一个摩托车迷来说,越是艰险的地方,越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美景。事实证明了我的选择。一路上,那只能在幻境中出现的景致填满了我的眼眶,我的心醉了,真想大哭一场。

  “公路战车”风驰电掣,5月2日,我走进了雅安古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川藏线、滇藏线的“咽喉”,也是古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门户。

  我住在“农家乐”宾馆,一觉醒来,窗外已是细密的雨幕。我透过雨幕,可以看见一片片青翠的竹林、静静的鱼塘,耳边间或传来一两声鸡鸣和犬吠,再望着从群山环抱中升起的袅袅炊烟,一种久违了的感动涌上心头。

  雨是雅安的一绝。在108国道上就竖着一块牌子:“有雨之城”。

  捆扎好行李,沿着秀美的青衣江,我冒雨向有着川藏公路“第一天险”之称的二郎山(海拔3437米)进发。大雨冲刷着路面,路面不宽弯道特多。黄金周期间路上旅游车太多,车祸一个接着一个。

  最惊心动魄的是一辆大巴,车头已冲下山崖,车身被一棵大树卡住,失魂落魄的乘客打碎车窗玻璃正小心翼翼地往外爬,一旁众多武警官兵在施救。穿隧道,过大渡河峡谷,我终于沿着折多山谷抵达“情歌之乡”的山城康定。走在城中,满耳是藏民热情的招呼——“扎西德勒,嘎地”(您好,辛苦了!)当晚,我住进一户藏民家。

  第二天一早,天已经放晴。站在藏民家门口,能远眺到灿烂阳光照射下的高高雪山。这是我在川藏线上第一次看到雪山,心情格外激动。5月的雪山,近处草木葱茏,远处白雪皑皑。

  我所有的疲惫都丢给了昨夜,朝着雪山开始了新的征程。

  日瓦村的“大眼睛”

  告别康定,也就等于告别了汉藏分界线。

  摩托车轰鸣,驶入了江水奔腾咆哮的雅砻江峡谷。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翻过海拔4658米的剪子弯山,我进入毛娅大草原。一片茫茫的草原构成了一个高山牧场,散漫的牦牛犹如一个个黑点,点缀在荒原牧场之中。不远处就是有着“世界高城”之称的理塘,从这里开始,迎接我的将是神秘的藏传佛教和辉煌灿烂的藏文化。

  再没有见过这么糟糕的路了。大坑套着小坑,乱石叠着乱石。摩托车颠簸着,前轮挡泥板蹾烂了,我的双臂也震麻了。

  前方终于出现了一级水泥路,真让人心花怒放。我一路疾行,顺峡谷跨过金沙江,驶进进藏后的第一个县城——芒康。

  沿途偶尔能碰见一些藏民的孩子,他们黑得不能再黑了。我把身上带的糖果都给了他们,因为语言障碍我们之间无法沟通,但孩子们实在太可爱了,接过糖果,他们都会很正规地向你敬一个少先队队礼。

  这是318国道上的一个小村子,名字叫日瓦村,一个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自然村。

  山脉,丘陵,贫瘠的紫红色土地,脆弱的高山牧场。这处穷乡僻壤收留了这个树木稀少、河道干涸、房屋破旧的小村庄。

  经过村边,我觉得路边影影绰绰有个人,便好奇地瞧了一眼。这一看不打紧,我的心仿佛触了电一样,强大的电流让我在那一刻成了一尊“雕塑”。在洒满阳光的墙根下,站着一位柔弱的藏族小姑娘。她身子斜倚在墙上,穿着一件红藏袍,仰着脸默不作声。她那稚嫩的小脸上有一双大眼睛,那如湖水般颤动的眼睛里满是期盼与无助。

  我立刻联想到解海龙为希望工程拍的那幅著名的《大眼睛女孩》——这个美丽、纯真的小姑娘,与这里恶劣的生存环境如此不协调,她充满希望地望着我,仿佛在用眼睛说:叔叔,我也想上学!

  这个女孩的眼睛刺痛了我的心。一刹那,我不由自主地涌起对那些放弃个人利益,不顾一切到大山里、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的志愿者的崇敬——正是他们,用爱把这些孩子心中希望的灯点亮,让这个世界又多了一分温暖和光明!

  可敬的老人·奥运精神

  漫长的山路,行驶时需要格外小心,因为,在半尺厚的浮土下面,有可能藏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一不小心撞上去,就会车倒人翻,甚至跌落山崖。

  途中遇见了几位骑自行车的旅人。在大山深处,在远离人烟的地方,那种“他乡遇故知”的兴奋劲儿可想而知。一搭话,你说巧不巧,对方竟是河南郑州的老乡,于是亲切又增加了几分,互相拥抱、问寒问暖更是少不了的。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碰见了62岁的尚志德老人。老人来自黑龙江,已经骑自行车走遍了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他是2001年5月1日离开家乡的,已经骑了整6年。这一次,老人的目标是拉萨,“明年,我要带着多年的收获骑进北京奥运会!”

  6年,2000多个风雨兼程的日日夜夜,所有的艰辛都写在了老人那刻满皱纹的脸上。

  我流着泪,哭着同老人在寂静得有些怕人的荒原上握手道别。那一刻,我看到老人的眼眶也湿润了。他说:“我都哭过几百回了。”

  分别后,我头也不回地朝前骑去,心潮仍难平复,边想着尚志德老人边流泪,既是为他的那种真正的奥运精神所感动,也是为人类不惧艰险挑战自我的勇气所震撼。

  在路上,我疯狂地对着旷野大喊——“朋友,当你走一趟川藏线,你看到的一切会深深打动你的心,会改变你的世界观,会让你体验到真理的朴素与伟大!”

  高天上云卷云舒,白雪皑皑的山口巍巍矗立。极目远眺,川藏公路和澜沧江似两条晶亮的丝带,在千山万壑间时隐时现。

  (敬请关注下篇)

  本报记者 赵志伟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