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7版:洛阳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填报志愿 专家为您当参谋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6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填报志愿 专家为您当参谋
  ■见习记者 赵玉杰 张贵坊

  分数是基础,志愿是关键,对于每一位高考考生来说,正确填报志愿不但十分关键,而且大有学问。市教育局已估出我市今年高招参考分数线,6月12日至15日,考生开始填报志愿。

  为了给全市5万多名考生助一臂之力,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部分高三老师、大学相关负责人,就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志愿填报问题进行探讨。

  志愿与形势

  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多于去年

  据省、市高招办统计,今年我省有878847人报考,比去年增加98239人。其中,参加全国统考报名的有790675人,比去年增加100786人,增幅达14.6%。这其中文科考生290217人,比去年增加44402人,增幅18.1%;理科考生500458人,比去年增加56384人,增幅12.7%。

  今年我市有55724人报考,比去年增加4869人。其中,全国统考报名50015人,比去年增加5349人。这其中文科考生20089人,占统考生总数的40.2%;理科考生29926人,占统考生总数的59.8%。

  今年我省统招计划为392260人,比去年增加53294人,增幅为15.72%。其中,提前批本科、一本、二本招生计划134899人,比去年增加25707人;三本33199人,比去年增加3254人;提前批专科、艺体专科、高职高专共224162人,比去年增加24333人。

  志愿与政策

  高考政策要用足

  洛一高副校长王崇欣说,高招录取工作政策性很强,考生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国家有关政策,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以下政策应引起考生的注意:

  (1)和往年一样,今年仍对各批第一志愿报考农林院校的考生,在统考成绩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仅限各批第一志愿),但这只在农林院校生源不足时才有意义。

  (2)按考生所报志愿全部投档后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省招办将向社会公布计划余额,公开征求考生志愿;如仍完不成录取计划,再降分征求志愿,但降分一般不超过20分。有的同学高考成绩差一点儿上不了本科线,可选择往年这类降分的院校填报。

  (3)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少数民族院校,在控制分数线以上生源不足时,经省招办批准,适当降分,由学校审查录取。对这类考生,可在其总分的基础上加5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省外院校是否认可,由学校决定。分数低亦可报一所招收预科生的学校,本科可降80分左右,此规定只对少数民族考生。

  (4)积极报考军校和国防生。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差、身体条件好、有志于国防事业且成绩符合要求的同学,可在提前批填报军事院校和国防生,一旦被录取,可大大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使自己顺利完成学业,并且毕业即可就业,如洛阳外国语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等。

  (5)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填报在每批第一志愿中,与非定向生招生同时投档。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在该院校调档分数线上不能完成计划的,可降低20分以内,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补充投档,学校根据考生定向志愿择优录取。定向招生随各批第一志愿同时录取。

  志愿与分数

  分数是基础 选择很关键

  不管高考分数是高是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都面临着一个选择的技巧问题。那么,不同分数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该怎么选择呢?洛一高副校长王崇欣,该校高三班主任李露明、王利平老师给出了如下建议:

  (1)绝对高分考生奔名校。根据市教育局有关专家的估计,今年我市理科、文科660分以上的考生,可问鼎北大、清华。社会上有“清华、北大无专业”的说法,意思是在这样的学校,学什么倒是次要的,这些学校比金子还耀眼的牌子会给你的前途和就业带来很多好处。

  (2)次高分考生奔特色。这是指所估分数比一本线多出四五十分的次高分考生,他们若填报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把握不大,为稳妥起见,可考虑排位靠前的重点院校的特色专业为第一志愿首选,如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重点院校的特色专业。

  (3)考分中上等的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考分在重点线以上,但又高不出太多,志愿填报选择余地反而增大,可以从容地在学校热度和名气相对较低的高校中,找个综合实力强、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学校。

  (4)一般成绩的考生奔前途。考分在一本线和二本线之间,普通高校实力、声望差别不大,而专业差别对就业和以后的发展关系较大,这个分数段的考生,以选择好专业为主,但不要人云亦云,应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专业。

  (5)低分考生确保有学可上。既然上不了好学校,不如在选报志愿时,多考虑与实践结合紧密且需求量大的专业,以利于将来就业;对于相对偏“冷”的基础性专业,要尽量避开。

  志愿与技巧

  填报志愿须记“一、二、三、四”

  洛一高副校长王崇欣、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齐伯文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的康慕宁教授、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喜东、西安交通大学的李涤尘教授、复旦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助理周曦建议,考生填报志愿须记“一、二、三、四”。

  选好第一志愿:不管是哪一个录取批次,第一志愿都是最关键的,从历年的录取情况看,第一志愿学校的考生数量超过计划录取数量的情况十分普遍,85%的院校录取的都是第一志愿的考生,重点大学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更是占到被录取考生的95%以上。作为最重要的第一志愿,考生在填报时,尽量宁低勿高,避免落选。那种冒险高填第一志愿而被录取的爆冷门新闻每年都会出现,但这只不过是偶然现象,绝不是规律,不值得效仿。

  做到两个兼顾:一要兼顾身体健康状况,高考成绩是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但身体健康状况也是录取新生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对视力、乙肝等有限制的军事、民航、食品专业等,考生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坚决避开此类限制性专业;二是要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学什么专业,在哪个地方上大学,对考生毕业后的就业有很大关系,考生要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清楚,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我选学校”和“学校选我”的关系。考生填报志愿是“我选学校”,但目的是让“学校选我”,所以填报志愿要把“学校选我”作为“我选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估分情况,从实际出发,从选我的学校中挑选我要选的学校,做到量体裁衣,看菜吃饭。

  二要处理好“个人需要”和“国家需要”的关系。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是考生选择志愿的依据之一,但在考虑个人需要时,也不要忘了国家的需要。一般来说,国家需要的人才往往是社会着力发展的行业方面的人才,考生考虑个人需要无非是为了学到更多的本领,将来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要处理好“我填志愿”与“他人指导”的关系。填报志愿是考生的选择权利,应以考生的意志为准,但要教育考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尤其是听取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因为家长和老师与考生接触最多,对考生最了解,最清楚考生的兴趣所在和优势、弱点等。家长和老师要热情关怀,悉心参谋。在考生、家长、学校意见不统一时,要尊重考生的意见。

  注意四个分散:一是地域要分散:不要都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城市挤,同批次成绩不很高,要往比较偏远的地方报,如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哈工大等人们认为远、冷、偏的地方,实际上这些学校教学质量过硬,在国内外都有较好的口碑,专业设置上也较有优势。

  二是专业要分散:填报志愿时,不要看其他学生报啥专业,就认为这个专业好,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志趣、成绩、社会需求、学校收费、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考虑,不要都往某一个和几个专业上挤。

  三是高分考生要分散:分数高的考生,不要集中往某一个或几个学校报,因为每一个高校都希望录取高分考生,但如果高分考生都集中在一个学校,就会增大落榜的风险,即使被录取了,专业也未必理想。

  四是学校要分散:如果一个班级、一个高中的考生都集中填报某几个高校,势必会造成“撞车”、“塞车”现象。

  志愿与就业

  “热门专业”≠“就业热门”

  “就业热门”≠“就业良好”

  志愿填报直接决定考生的就业前景,如何处理好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专业与就业的问题,洛阳师范学院就业中心主任赵社民、洛阳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莉等给出了如下建议:

  “热门专业”≠“就业热门”。比如,从洛阳理工学院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电子信息类专业和机电、建筑类专业就业形势一直很好;从洛阳师范学院2004年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率来看,师范类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中文、数学、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一直很紧俏,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也非常好。从全省情况看,地理专业因为毕业生少,就业率排在第一位;一些被认为热门的专业如会计、法学、金融、国际贸易等,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

  不少考生不了解社会需求状况,依然将某些就业难的专业视为好专业,争相报名。当然,这些专业的供求状况,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表现也不一样,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例如,由于近几年房地产很热,洛阳理工学院建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很好。这些专业的供需情况及表现形式,考生应该多了解一些,以减少报考的盲目性。所以,某种程度上“热门专业”并不是需求量大的专业。一些急需的人才,如石油工程、边防管理等专业人才,就业面相对较窄,其招生并不多,可因为它是社会急需人才,就业率高,因此仍属于“热门专业”。 

  “就业热门”≠“就业良好”。“就业热门”专业不能因为其就业率高,就一味盲目地报考,因为该类专业一般是招生人数相对较少,社会需求量不大,就业面较窄,有定向培养的性质在其中,如边防管理、石油工程等,其高就业率正因为这些原因而产生。而“报考热门”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由于其招生人数多、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大,因此报考该类专业的毕业生较多。该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地选择了创业或出国,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急于在毕业时寻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而是“待价而沽”。越“热门”的专业,这种现象越严重,正是因为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量大,毕业生“心中有数”,就业时自然“不慌不忙”。因此“就业率”并非考察专业热门与否的唯一标准,“报考热门”专业并非是“就业热门”专业。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