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龙区科技局退休的海世杰,收集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自己参与选举的所有选民证。
第一张选民证是1954年收藏的,这是我国第一次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当时海世杰21岁,还在河南省百泉农业中学读书。作为学生,第一次有选举的权利,这让他很激动。他精心保存了这张选民证。如今,这张选民证已经发黄,但上面的“新乡地区辉县三小营”的大红章还清晰可见。
1956年,在南乐县西邵乡(现归濮阳市)农林局工作的海世杰再次参加选举。他又把这张代表神圣权利的“选票”留了下来。
1973年,海世杰从南乐调到洛阳,在当时的郊区科技局工作。从1980年、1984年、1987年到1990年,他都认真参加选举,投上自己神圣的一票。
1991年,海世杰退休了。虽然人不在单位,但他还是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每次选举,他都按时参加,并细心地收集了1993年、1998年、2003年、2007年的选民证。有一次开会,组织者把选民证给收了,他专门跑去要,组织者奇怪地问:“你要这干啥?都用过了,没啥用!”他笑着说:“对你没用,对我有用!”他小心翼翼地给收了起来。
看着这53年内的11张选民证,海世杰感慨万千:53年,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成为一名古稀之人。而这小小的选民证,反映的又岂止是一个人的半生?
“市民俗博物馆里,1958年的选民证作为文物被展览出来了,那我的1956年版的选民证应该更有收藏价值了。”海世杰说,市文物部门的有关人士曾经见过他收藏的选民证,评价说:“1956年的选民证,我就见过这一张;全套选民证,在河南省也难找出第二套。”
记者 郑凤玲 文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