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1版:洛阳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残疾人姚花的“乒乓之梦”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7 年 6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因为车祸致残,她曾以泪洗面,万念俱灰;因为乒乓球运动,她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多年来,她数次代表河南省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今年5月在昆明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残运会上又摘得一枚铜牌。现在,她正忙碌着创立洛阳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想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分享运动带来的快乐——
残疾人姚花的“乒乓之梦”
姚花(前排左三)和她的学生们。

姚花(右)手把手给学员讲授乒乓球知识。

  昆明残运会的“余波”

  6月8日早晨5点多,栾川县城君山广场上的大屏幕正播放着节奏明快的健身操节目,三五成群的群众跟着电视屏幕上的教练在做健身锻炼。

  距大屏幕不远处,我们看到了一群特殊的晨练者——市残疾人培训学校电脑培训班的学员。

  当我们在君山广场找到我们的采访对象——市残疾人培训学校校长姚花时,她正在辅导一位叫郭艳萍的新学员锻炼,她还邀请郭艳萍将来到她的乒乓球训练基地打球。

  姚花说,从郭艳萍刚才在上肢牵引器、三位漫步机等器材上的锻炼可以看出,这位16岁的姑娘身体素质不错,若好好培养,应该是个不错的苗子。

  随同我们一块采访的市残联文体协会会长武善成介绍说,在此前结束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当姚花看到河南队、国家队奇缺TT6级(脑瘫)、TT7级(肢体功能受限)的队员时,当时她就向市残联理事长刘峥伟提出了创办洛阳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的意向。回来仅半个月,她已和栾川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基本谈妥了租用训练场地的事宜,现在正“招兵买马”呢!

  往事并不如烟

  记者面前的姚花,谈吐落落大方,走路自然稳健,咋看也不像是一个残疾人。

  但透过姚花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一个自强不息的残疾人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

  1990年11月3日对姚花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那天,在栾川一家公司上班的姚花因公外出办事,途中遭遇车祸,她被撞得髋骨骨折、腰椎强直。

  医生说,不论如何手术,她都会留下终身残疾。

  那时候她的女儿刚一岁。姚花说,不是考虑到女儿,她根本没有活下去的勇气。

  经历19个月漫长而痛苦的治疗之后,她出院了。但从那时起,因为关节功能受限,她永远失去了身体向右侧移动的功能,同时也不能像常人那样很方便地弯腰、捡拾东西。

  譬如坐车,她不能坐靠左边车窗的位置,因为那样她下不了车;打乒乓球时,她同样也捡不起来掉在身体右侧的乒乓球。

  考虑到自己要终身残疾,姚花主动向丈夫提出离婚,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

  1993年,她遇到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一个深爱着她的男人。丈夫成为她生命中最好的“拐杖”。

  重新成家后,生活虽说不富裕,但还算安稳。

  直到1999年,一个乒乓球赛事在她的生活中掀起了阵阵涟漪。

  姚花说,从小她就非常喜欢打乒乓球,八九岁就曾代表栾川县到洛阳参加比赛。1999年7月,当她偶然听说市残联正在为即将举办的河南省第四届残运会选拔队员时,心里痒痒的,想报名,但又害怕家人反对。

  没想到,丈夫知道后非常支持她,并给她报了名。但是,从1990年车祸算起,姚花差不多9年没摸过球拍了。

  1999年8月,她顶着如火的太阳训练了20天,然后赴平顶山参加比赛。

  没料想,那次她一个人就为洛阳队拿回了两枚金牌。

  残疾人朋友的好大姐

  载誉归来,有许多感动,有许多惊喜,当然也有许多想法。

  虽然身体残疾,我照样能为洛阳市拿金牌!姚花忽然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并且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要创建自己的公司!姚花大胆地向家人和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借钱,办理各种手续,她忙忙碌碌地奔波着。

  2000年1月,在同学、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姚花创建了栾川县联花福利农贸公司,主要依托栾川的土特产品做加工,同时推广特种养殖、种植和名品菌种培育技术推广业务。开办当年,公司业绩不错,利润就有好几万元。

  有了钱,她开始在公司里安排一些残疾人,帮他们实现自强自立的心愿。

  2001年下半年,姚花获知洛阳市残联每年要培训不少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自强自立。但当她听说市残联没有固定的培训地点时,立即和市残联联系,提出了在栾川成立残疾人培训基地(即现在的栾川残疾人培训学校)的想法。

  她的想法得到了市残联的支持。2002年,依托栾川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学设施,姚花在栾川县成立了洛阳市农村残疾人培训基地。

  在当时,这是我市、也是我省的第一个残疾人培训基地。

  大批的残疾人学员来到培训学校学习技术,虽说学员的培训费用由市残联解决,但负责培训工作的姚花一点都不轻松。

  因为,学员们大都是肢体或语言类残疾人,他们的衣食住行需有人操心和服务。而在当时,姚花既得管培训学校,还要管理公司;姚花没有分身术,她累倒了。

  怎么办?思来想去,姚花作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

  姚花的同学、栾川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洪文超说,2003年2月,姚花决定注销栾川县联花福利农贸公司,腾出时间专门从事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

  而在2002年,联花公司的年利润已超过了10万元。

  姚花的丈夫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家庭一度出现危机。

  但姚花顾不得那么多。公司注销后,她能腾出手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

  她每天搀扶着来自嵩县的肢残姑娘刘静洛一步一步上下楼梯,一练就是一个月,直到刘静洛可以自己拄着拐杖上下楼梯。要知道,刘静洛来栾川时是母亲把她背上楼的。

  洛阳市男子轮椅篮球队队员孟凡智年龄比姚花大,但是在栾川接受培训时,他叫姚花为“大姐”。

  孟凡智说,叫大姐是一种尊重和敬佩。尊重她的乐善好施,敬佩她放弃一年10多万元的收入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义举。

  看到姚花和残疾人朋友在一起很快乐,她丈夫回来了,也加入到培训工作的行列当中;还有姚花的同学们,只要能帮上忙,不论是钱款、设施,都毫不犹豫地支持她。

  姚花的同学洪文超说,这是受姚花那种大爱无言的感染和影响!

  从培训学校成立到现在,姚花的培训学校先后培训了2600多名残疾人朋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集中就业,或自主就业,走上了自强自立的人生道路。

  “夭折”的乒乓球训练场

  为了办培训学校,公司可以注销,其他东西也都可以放弃,但她唯一不能放下的是打乒乓球。因为,是乒乓球引领她走上了自强自立的人生道路,不管有多忙,她都一直坚持训练。付出总会有回报,在2000年7月的上海残运会上,她获得了第五名的成绩;2003年9月,在南京残运会上,她又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姚花说,体育除了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外,无疑也是残疾人走向事业成功的一个快速途径。因此,她一直想自己创办一个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培训更多的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为河南省争光,为国家争光。

  她找同学、托朋友,终于在2006年夏天“敲定”了一块地皮:面积7亩,位于栾川鼎室山景区的山口,这里风景宜人,环境好,是一个理想的乒乓球训练基地。

  但是,就在她和9户村民签订了合同准备开工建设时,由于土地政策的调整,姚花建设乒乓球训练基地的计划泡汤了。

  有爱,就有希望

  今年5月,姚花参加完第七届全国残运会后,创建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的计划再次提到她的议事日程上。

  姚花说,大家都知道昆明是个春城,是一个旅游胜地,可是为迎战残运会,她哪儿也没去玩,在玉溪训练基地一集训就是两个月。高原的紫外线很厉害,加上她血压高,两个月下来,人瘦了,也黑了。

  虽然在比赛当中,她代表河南省获得了TT9级第三名的好成绩,但她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她发现,像TT6级(脑瘫)、TT7级(肢体功能受限)乒乓球项目比赛,参赛队员总共只有两个人,河南队、国家队太缺这种队员了。

  她了解到,其实符合TT6级(脑瘫)、TT7级(肢体功能受限)条件要求的残疾人不在少数。在残运会期间,她就对市残联理事长刘峥伟说,要自己创建洛阳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

  但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5月23日才从昆明回到洛阳,6月7日,姚花就向市残联通报说,场地的事有眉目了。

  原来,考虑到征地难度太大,姚花回来后和栾川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耐心协商,并达成了协议:租用该中心的场地用做洛阳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

  为培训残疾人,她注销了自己创建的公司;为培养残疾人乒乓球队员,她现在要自己出钱创建乒乓球训练基地。

  问及她这样做的原因,姚花说:“因为爱!因为我爱我的残疾人兄弟姐妹,我想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乒乓球运动,享受运动带给生命的快乐!我想为洛阳、为河南、为国家的残疾人体育运动奉献绵薄之力。”

    本报记者 陈小伟 杨寒冰 /文

  见习记者 王振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