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7版:周岁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生命火种”继续传递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6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专题回访——我的周刊,我的视线
“生命火种”继续传递
  杨春萍是第689号捐献者。 记者 时艳 摄
  杨春萍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被输入患者体内。

  记者 时艳 摄

    专题

  第1期 2006年6月10日

  《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热情如潮》

  事件重现

  2006年5月、6月,在我市卫生系统内部发起了一场招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活动,就在首期《生命周刊》与读者见面时,1000多份入库任务即将完成。

  2006年6月3日10时许,记者来到河科大三附院的血样采集现场,只见采血台前人头攒动,大家纷纷伸出胳臂说:“快、快,轮到我了!”由于大家热情很高、参与者众,捐献现场出现了将志愿书铺在墙上填写的情景。

  据悉,这次捐献源于一次救助台胞的活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原中华骨髓库)的资料只有36万多人份,距离100万人份的库容要求相差甚远,于是扩容紧急行动训速开展。

  我市的捐献活动出现了很多小故事:5月21日,5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亲姐妹,用加入志愿捐献的行为为父亲的七十大寿“添福添寿”;6月4日,一名30多岁的男子从郊县赶来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血样采集,以此庆祝孩子的6岁生日……

  回访现场

  一年前大家踊跃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画面,还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如今捐献志愿者热情的笑脸更加灿烂。

  6月4日,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主治医师杨春萍,结束了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郑州之行,回到关心她的同事和朋友中间。爱心映照使得杨春萍容光焕发,因为她的“生命火种”将有望点燃一个18岁男孩即将枯萎的生命。

  杨春萍就是在我们去年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热情如潮》一文时,加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原中华骨髓库)扩容的紧急行动中的,她是当时我市2300位捐献者之一。2006年12月,杨春萍与一个白血病患者低分辨配型成功,并顺利地通过了高分辨配型和健康体检。如今,她成为我市第一例女性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据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郑瑞生介绍,从去年中华骨髓库紧急扩容行动以来,全省志愿者入库资料达到3.7万人份,截至目前,我市已有近500人实现造血干细胞的初配成功。

  从去年6月份至今,我市相继有志愿者实现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采集:2006年6月26日,新安县教师李小强赴郑州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洛阳市第一名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2006年7月,我市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于利冬赴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2006年8月,中国一航空空导弹研究院王传庆实现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采集。郑瑞生说:“杨春萍是我市第四名成功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1年来,咨询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事宜的市民不断增加。目前,相关部门对志愿者的年龄有了更严格的规定:由原来的18周岁~45周岁改为18周岁~40周岁。凡是身体健康、最好有献血史的本地户口的市民或本地长期居住者,如果您愿意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可以拨打63930639报名。    

  本报记者 吴 彬

  

下一篇4